何以為家 | 作為父母,我們到底要給孩子什麼?

黎巴嫩,一個法庭上,12歲的男孩Zain和法官的對話:

我想起訴我父母

為什麼要起訴父母?

因為生了我

這是前段時間上映的電影《何以為家》開頭的一幕,男孩Zain控告自己的父母讓他來到這個世上,卻沒能夠好好地撫養他,沒能給他應有的教育、健康和愛。

男孩Zain生活在黎巴嫩的一個貧民窟,生活環境的困苦是我們這些人難以想象的,他和弟弟妹妹們生活在破舊屋中,沒有床睡覺,沒有飽飯吃,沒有人能上學,沒有人有身份證明,他從很小就開始做工賺錢。

他拼命反抗卻被父親打,離家出走之後,遇到另一位難民母子,之後他們一起遭遇了不幸。

整個電影看下來,讓人又難過又無奈!原生家庭的傷害,讓你怎麼逃也逃不過!

電影的最後,Zain的這段控訴相信很多人都深受觸動。如果沒有辦法給我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那為什麼要將我生下來?

最後的最後,男孩得到了救助,移居國外。在拍護照的那一刻,工作人員告訴他,微笑,這是護照照片,不是死亡證明,笑一個。這是他整部影片中為數不多的笑容,這一笑,整個世界都明朗了!

男孩Zain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肯定是不常見的,大多數父母都能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質生活。准確來說,我們拼命工作,就是為了給孩子盡可能好的生活。

那麼,僅僅滿足孩子衣食住行這樣的需求就可以了嗎?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愛和尊重同樣重要。除了物質生活,我們還需要給孩子什麼呢?

1.足夠的陪伴

當今社會環境下,父母因為工作忙、壓力大,往往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的孩子更是不在少數。然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是不可或缺的,是旁人不可代替的。現實生活中,我們沒有辦法總是陪在孩子的身邊,但是可以充分利用僅有的時間,陪伴孩子左右!

吃晚飯的時候可以聊聊這一天發生的趣事,睡覺前可以和孩子共讀一本書,周末休息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運動,等等,這些都可以增進彼此的感情。只要你願意,一定有時間陪孩子的!

有時候,比起昂貴的玩具和好玩的游戲,孩子更需要的是你的關注和陪伴!

2.寶貴的童真

豐子愷在《美與同情》就是這樣贊美兒童的。

兒童大都是最富於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於人類,又自然地及於貓犬、花草、鳥蝶、魚蟲、玩具等一切事物,他們認真地對貓犬說話,認真地和花接吻,認真地和人像(doll)玩耍,其心比藝術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們往往能注意大人們所不能注意的事,發現大人們所不能發見的點。所以兒童的本質是藝術的。

《聖經》中說:“你們不象小孩子,便不得進入天國。”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黃金時代!

兒童有他獨特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我們應該保護,使其健康快樂的成長。當代社會的壓力,有時候讓家長很焦慮,別人家的孩子都報了很多補習班,我的孩子也不能落後,於是導致孩子周末的學習安排比平時還要緊張。語文數學英語樣樣不會落下,樂器畫畫運動樣樣不少,這裡不是要抨擊上補習班,而是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合理安排,這樣才利於孩子的成長。

千萬不要因為繁重的學習任務,讓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沒有了興趣,保護孩子的天性和智力,使其健康的成長很重要!

3.獨立的人格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很多事情需要他們自己去面對,不肯能永遠依賴父母。我們要做的,是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適當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這樣在真正需要獨立的時候,才不會那麼艱難。

我們應該聽過很多這樣的新聞故事,孩子沒有辦法忍受住宿生活,父母一方搬到學校附近生活;孩子上了大學,每周都將自己的髒衣服帶回家換洗;已經工作的年輕人什麼事都讓父母做決定,自己沒有想法等等問題。孩子小的時候依賴父母很正常,但是不能一直呵護著,需要培養他的獨立人格。只有這樣,在未來真正需要自己獨立面對世界的時候,能夠坦然自信地應對!

最後想用教育家科札克在《如何愛孩子》中有這樣一段話來結尾:

孩子並不是一塊遺傳所准備好的土地,等待我們播種、種出我們想要的東西。早在他出生之前,他的人格就已經成形,父母的工作只是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支持他、幫助他。

生下孩子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撫養才真正開始,不僅僅是管好他的衣食住行,還要給他一個快樂的童年,讓孩子能夠健康、快樂、自由的成長!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