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會生活的人,一生都在做減法
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莊子·逍遙遊》
鷦鷯在深林裡築巢,林子再大,也不過只能佔其中一枝;偃鼠到黃河裡飲水,黃河再大,也只不過只能灌滿自己的肚子。
幾千年前,哲人先賢就已經教了我們生活的智慧:過多的物質,於我們無益。
可人始終是慾望的生物。買買買不用學都會,學會捨棄談何容易?
當物慾膨脹到一定程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累贅和混亂時,社會才開始流行起來「斷捨離」。
但真正成功的人士,那些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早就有意識地給自己的生活做減法了。
01
梭羅曾在瓦爾登湖邊上,搭建了一個小木屋,獨居了2年2個月。他說:
「我願意深深地紮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
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事實證明,越是成功的人,越追求簡單的生活,越不會被物慾所控制。
李嘉誠戴的表,一戴就十幾年。一塊西鐵城表,市價1000港元。他的眼鏡,也戴了十幾年,曾因度數增加換過鏡片,但沒換過鏡框。
喬布斯一生在信仰「少即是多」,當時三十歲不到的他,家居物品少得出奇。一張愛因斯坦的照片、一盞蒂芬妮桌燈、一把椅子和一張床。
這些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恰恰一生都在做減法,他們得到了我們羨慕的一切,他們的人生是幸福的,因為他們對物慾控制自如,而不是被物慾所捆綁。
02
約書亞·貝克爾,一位美國的高富帥。以世俗的眼光來看,他是多麼成功:拿6位數的薪水,掌管150家店鋪;有一個美麗的妻子,22歲就買豪宅名車;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毫無克制。
但是他發現,自己的生活並不幸福。
他覺得,是無止境的物慾讓生活變得混亂,自己迷失其中,偏偏忘記了最珍貴的東西。於是,他毅然辭掉了年薪百萬的工作,清理內心雜亂的思緒,同時清理家裡的東西。
重新審視生活,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他的意識變得十分清晰。
他小時候想當一名作家,卻一直沒時間拿起筆。現在他終於付諸行動,兩年後真的成了一名暢銷作家。
約書亞倡導的極簡主義,從美國蔓延到歐洲乃至全世界,更多的人從物慾中解放了出來,生活變得更加幸福。
03
回到我們大多數普通人身上,得到的還不夠多,我們在努力做加法。但要想幸福,我們更應該學會做減法。
我們花大量的時間整理衣櫥的衣服,可是,真正常穿的就那麼幾件,對於懶得整理的人來說,為了一件衣服,還得整天翻箱倒櫃地找,找不到時最是抓狂。東西找到了,時間浪費了,心情也壞過了。
和衣躺在地板上,房間幾乎空無一物,畫面讓人感到身心放空,舒適、安逸。
我們不必像她做得那麼極致,只是無用之物,該舍就舍,該扔就扔。更重要的是「斷」,買買買時一定要hold住。
松浦彌太郎說過:「日夜陪伴自己的物品,其實是最可靠、最親近、最不會說謊的朋友」。
我對物的選擇慎之又慎,要麼不買,要買就買好物。因為我覺得,有的東西可能要陪伴我一生。對於家裡歷經年代的物品,我總是心存感激和敬畏。
04
人們都希望住上大房子,寬敞、自在。但另一方面,又在不斷地買買買,囤囤囤,然後這也捨不得扔,那也捨不得扔,讓過多的物品,擠壓自己的生存空間。
曾經的我,也有嚴重的囤積病,總覺得很多東西都帶有「不可複制」的回憶。
當年大學畢業清理宿舍時,我震驚了:為什麼到離開的時候,才驚覺,我居然和一大堆「垃圾」一起生活了四年!
幾乎沒穿過但又捨不得丟掉的衣物,一年都沒用過兩次的某些護膚品,估計一輩子都不會穿到的鞋子,再也不可能會背的包包,平時沒用到的電腦包,不讀的書本,一堆旅遊紀念品和別人送的小玩意……
這些東西,在我的生活總使用率幾乎為零,它們和垃圾有什麼區別!可是,就是這些垃圾佔據了我60%以上的空間!
原來一直以來,不是空間太小,是多餘的東西太多!
05
「捨不得」,只會讓你更加「不得」。有捨有得,越懂得放下的人,得到的越多。
處理掉不重要的東西,才能還自己一片清淨之地。
學會給生活做減法,至少可以從以下20項小事做起。
1. 多年沒穿的衣物、鞋子
2. 已經不討你歡心的包包,廉價的腰帶
3. 過期的護膚品化妝品,「總有一天會用到」的護膚品化妝品
4. 不想用又捨不得扔的試用裝小樣
5. 不想再看也沒珍藏價值的讀物
6. 廢棄的風扇、手機、電腦等電器,壞掉的家具
7. 沒用的數據線等各種線,壞的充電器
8. 不穿的襪子、內衣內褲,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戴的圍巾、帽子
9. 無用的名片、優惠券、小票、單據、電影票根
10. 廉價的首飾,不想再戴的首飾
11. 囤積過多的一次性購物袋,壞掉的旅行箱
12. 無價值的紀念品,不喜歡的禮物
13. 沒用的本子和筆
14. 過期的藥品
15. 不再用的舊廚具,兩年都沒用完的調味料
16. 包完一次禮物剩下的包裝紙
17. 一年內都沒用到的小物品
18. 手機裡不好用的APP
19. 不喜歡的公眾號
20. 不再聯繫的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