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生涯最好功夫片!竟然99%的人都沒看過
無人不知成龍,正如無人不看香港電影。
作為影響幾代人的功夫巨星,成龍所代表的不僅是香港電影的崢嶸、功夫作品的璀璨,更是華語電影走向好萊塢的成功。
但這個世界卻總有人夾雜偏見,站在道德制高點痛批著成龍作品的空洞、膚淺、形式主義,難以跟文藝佳作匹敵。
即便,2016年成龍拿下最高榮譽的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即便,2017年成龍交出業界好評的《英倫對決》答卷。
但關於過度娛樂化的叫囂、關於吃老本的論調,卻始終讓這位華人驕傲承受著不白之冤。
事實真是如此嗎?難道成龍作品都只是花拳繡腿的消遣?
其實並不然,在成龍演藝生涯中其實有很多兼具文藝腔調的佳作,其中有一部更是頗具好評,但這部一直以來卻被大眾忽略掉了。
影片正是1989年由成龍自編自導自演的《奇跡》。
在影響上該作雖不似《醉拳》極具代表性,在票房上也不似《尖峰時刻》系列確立了其好萊塢聲名;在表演上沒達到《重案組》中的精湛,在傳播上也沒有《寶貝計劃》的老少咸宜。
但就是這部看起來最不起眼、最不具風采、也最容易被遺忘的成龍電影,在讓我們看到成龍在導演層面的掌控力、在改編上的推陳出新外。
更帶給了我們無與倫比的感動與驚喜。
不可否認,這可能是成龍演藝生涯最被低估的佳作了。
拋開成龍在表演層面憑《警察故事3》、《重案組》蟬聯金馬影帝的無限榮光,純粹就作品內核而言,該作絕對是最值得贊嘆的。
也單憑這一部作品,關於成龍電影無思想的論調可以休矣。
《奇跡》其實不算純原創,而是翻拍於1961年的弗蘭克·卡普拉執導的《錦囊妙計》,影片當年在美國上映時頗受好評,但在當時國內卻鮮有人知這部作品。
這種情況下,成龍兼任導演編劇對影片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
除了結構上的調整、脈絡上的革新,在風格跟形式上影片也更為彰顯當時之香港,詮釋了香港小人物的悲喜底色。
至於影片情節其實也很簡單,在勾勒《錦囊妙計》中關於巧合跟意外的設計同時,更體現出了成龍招牌式的喜劇幽默跟動作風格。
不過相較成龍其他作品,在這部影片中動作僅是點綴,關乎人情上的冷暖鋪陳才是影片所聚焦的真正核心。
確實這種兼具文藝氣質的作品,在以往成龍電影中並不多見。
雖《新宿事件》鮮有的站在時代維度,講述了關於移民的生存現狀跟黑幫罪惡幻滅,《英倫對決》也將親情作為了核心,詮釋了令人淚眼婆娑的父女情。
但就其整體看,兩部作品仍是動作片的范疇,尤其《英倫對決》,父女情不過是影片圍繞的基石,真正情感上的戲份根本少的可憐。
兼具文藝及人情,目前成龍作品也唯有《奇跡》做到了。
在影片中成龍完全舍棄依賴動作制造笑料的風格,而將重心點綴在親情跟人文關懷的細節著墨。
一部動作片,最後卻讓你淚流滿面。
影片在成龍自導自演的同時,更有梅豔芳、午馬、周比利、張學友、草蜢樂隊等聯袂加盟,而憑借驚喜連連、令人動容的情節詮釋。
影片在當年也一舉拿下金馬獎、金像獎的九項提名。
可惜在當年影片票房雖然奪冠,但由於投資巨大仍然虧損,這種情況在成龍生涯中真的少見,畢竟對當時“雙周一成”的成龍而言,他幾乎每部電影都能大賺。
即便虧損,成龍對《奇跡》的熱愛只增不減。
在多次場合,成龍都提到《奇跡》是自己最愛、最得意的作品;這也足以看出這部作品在成龍心中分量。
慶幸的是,影片雖在票房上折戟,但在口碑上卻收獲了一致好評,在當年影片不僅讓成龍得到金馬、金像雙料影帝提名。
更讓《奇跡》迄今都保持著成龍在豆瓣評分最高的成績。
四十余年的演繹生涯,詮釋了數百部的經典,但《奇跡》這部名不見經傳的文藝片卻在影人評價上位居首位。
這足以看出該作對於成龍表演生涯的真正意義。
確實在以往成龍作品,鮮有主題貫穿人情核心。
但這次影片卻利用成龍典型式的小人物經歷,詮釋了一場關乎人情悲喜的濃情鬧劇,在影片中成龍飾演從鄉下到香港找工作的郭振華,但初來乍到的他可謂是命運多舛。
而在經歷了兜轉被騙,波折橫生的事情後。
一次偶然,他朝賣花老婦玫瑰夫人買了一朵花,一切危機卻都能逢凶化吉,所以由此他跟賣花老婦才有了際遇,也為之後情節埋下了伏筆。
當然作為兼具娛樂屬性的電影,影片中戲劇性沖突跟笑料制造也未有減少,尤其他其陰差陽錯做了黑幫頭子,並且莫名其妙的開始帶著黑幫改邪歸正的情節,更是頗具喜劇色彩。
然後郭振華帶領黑幫轉型開起了豪華夜總會。
並捧紅了前來投奔的舞女楊露明,其中的楊露明便是由梅豔芳主演。所以在影片中我們除了能看到梅豔芳驚豔曼妙的表演,更能聽到她那天籟般的演唱。
另外由於郭振華功夫很好,對待幫中兄弟也頗為義氣,更讓兄弟們紛紛折服,逐漸開始將其視為真正核心。
此外主線玫瑰夫人的故事也在繼續,玫瑰夫人千辛萬苦的供女兒讀書,而她和大富翁的兒子相愛,當富翁來訪她怕偽裝貴婦被揭穿會影響女兒幸福。
情急之下病倒,振華和露明決定幫玫瑰夫人演一場戲。
可以說這是一場關乎人情冷暖的荒唐鬧劇。
在籌備這場戲中當然會經歷波折,也會有反派阻攔,但郭振華還是憑借真誠打動了對手,最後的成功更像是一場難以置信的奇跡發生。
而結局不僅讓人感慨人性的美好、人情的溫暖,更給予了我們可思考的空間。
當然除了主線上的驚喜,其他配角的詮釋也頗具看點。
在影片中除了梅豔芳、午馬、周比利等主演,一些大咖的客串也很驚豔,譬如影片開頭客串了三位外來務工人員的草蜢樂隊。
除此之外,眾多熟悉的面孔也是絡繹不絕。
其中在《僵屍先生》有過精彩表現的樓南光、許冠英跟王小鳳都均有參與,尤其是在《僵屍先生》飾演女鬼的王小鳳,雖然在《奇跡》中只是驚鴻一瞥,但卻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外《奇跡》裡,任達華、元彪均以不同的形式亮相,不過相對而言當時任達華還寂寂無聞,這也導致很少觀眾能注意到他。
當然來客串的最大腕當屬歌神張學友,當時歌神飾演的也是個路人角色,另外再加上其本人偏路人的長相,也很容易被觀眾忽略掉了。
一出喜劇、大咖雲集,帶給我們歡笑感動的同時,更讓我們不得不感嘆那個時代的美好,但可惜那個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我不知道我們應如何緬懷,緬懷香港電影的無限崢嶸。
在長達百余年縱橫捭闔的歷史長河裡,香港電影始終扮演著燈塔的角色,指導華語電影在霧靄中前行。
從上世紀二十年代,黎民偉《莊子試妻》、《胭脂》拉開華語電影先行,再到五十年代邵逸夫掌舵邵氏,李翰祥的《江山美人》彰顯香港電影恢弘壯闊的崢嶸。
香港這偏居一隅的彈丸地,始終代表亞洲電影巔峰。
六十年代新派武俠片的璀璨,金庸、梁羽生武俠作品的火熱改編,再將胡金銓的《龍門客棧》、張徹的《獨臂刀》成為武俠符號,更讓中國武俠文化推向了世界。
1975年《俠女》獲得戛納最高技術獎,中國武俠就此走上世界。
那是群星閃耀的年代,更是屬於中國電影的啟蒙運動。
之後武俠跟動作片的交相呼應,創造了嘉禾電影的鼎盛時期時,更創造了一代巨星李小龍跟《唐山大兄》。
至此《精武門》跟《猛龍過江》造就了李小龍在好萊塢的神話同時,更上華語電影真正走上國際、走上電影史的最前列。
可惜1973年李小龍驟然離世,令功夫片就此在好萊塢湮滅。
熱潮未能延續,功夫片就此陷入了危機,直到數年後袁和平的《蛇形刁手》跟成龍出現。在奠定功夫喜劇基礎同時,更將成龍極具個性化的動作風格詮釋到極致。
由此中國功夫才第二次走出國門、打入國際。
說了這麼多題外話,我只是想告訴諸位一個事實。
任何類型片都沒有高低之分,我們更不能因為商業片特殊屬性就否定其在藝術上的價值、在歷史上的意義。
尤其動作片作為中國獨有類型片,它的出現不僅催生了香港電影的繁榮,更真正的讓中國電影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為數億中華兒女揚名,這種影響這種意義,又怎能是一句無思想內涵就能掩蓋的。
李小龍亦然、成龍亦然,他們都是時代的開創者,更是真正讓中國電影揚名國際的先驅者,他們無愧於偉大頭銜。
而作為既得利益者,有人卻一邊深受功夫片的熏陶,一邊指責著成龍電影沒靈魂的論調。
這種行徑不僅可恥,而且這的足夠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