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幼兒數學概念發展

許多爸媽不知道,幼兒也有數學發展,不是等到小學才教,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開始引導,2-5歲可以先透過遊戲,培養的數學能力,你一定要知道👉👉👉

【二歲數量啟蒙期】

能說出幾個數字,但不見得照順序,可以了解1個或2個的意思,也能了解到兩個比一個多,並能分類及配對相同的形狀,並作簡單的比較,例如:那個大那個小、那個長那個短、那一堆多那一堆少。

【三歲觀察期】

能數1~5,也能認得幾個數字,了解「1個、2個、3個…」的數量概念,能命名簡單形狀,例如: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並且可用測量的方式去比較,例如:身高、體重。

【四歲比較期】

能數到10,數字能認識至少5個,瞭解點數到多少(即數量是多少),能說出更多形狀;不論大小、方向改變,形狀是不變的(例如:都是三角形),能同時將多個物品做比較,例如:4隻筆按長短排序。

【五歲邏輯概念期】

能數到20,從10倒數至1,能寫出0~9的數字(不必完全正確,像畫符號一樣),可以了解「第1、第2、第3…」的排序概念,超過10的數量概念稍有困難,但願意去學習。

已經能夠認識3D的形狀,例如:球體、圓錐體、三角錐、骰子形狀…等。能夠理解非正式的測量,例如:多多的瓶子,和5塊積木疊起來一樣高。

不需要認識數字的數算練習

在數量、數名與數字三角模式的數概念學習過程中,「數量與數名的聯結」是學習數概念的首要步驟,其次是「數字與數名的聯結」,最後是「數字與數量的聯結」。

三歲幼兒尚不需要認識數字,只要多練習「數量與數名的聯結」,就可成為偉大的數算家了。藉由以下的具體操作實物,可幫助幼兒學習「數量與數名的聯結」:

1.十個手指頭

我們的十個手指頭是最方便操作的教具,教師或父母可任意組合,舉出幾個手指頭讓幼兒數算,如:伸出左手的大拇哥與小妞妞,右手的二拇弟、四小弟與小妞妞,問孩子:「總共有幾個手指頭?」或是要求幼兒用各種組合方式,依指定的數目舉出等量的手指頭。

2.可套接與拆卸的教具/玩具

如接接小方塊(Unifix cubes)、接龍小方塊(Interlocking cubes)、雪花片、串珠等,讓幼兒一邊套接一邊數算,而數算的最後一個數名,就是集合的總數(基數);然後再讓幼兒一個一個拆開,一邊拆一邊數,也可以對數算的結果加以驗算。

用不同的排列型式強化幼兒的數算能力

當孩子的「基數」概念建立以後,孩子就會用「手指點算」的方法,一個一個的來數算分離量實物;但要特別注意,小孩常會發生跳過某物未數算或重複數算的錯誤情形。

小孩數算分離量實物的排列型式,始於「一列式」的排列(與套接相似),其次可採用「成對式」排列,或骰子、撲克牌的點數排列,幫助幼兒發展「速認」能力(即不需數算,就可以一眼看出集合的個數);另外,提供孩子數算相同個數的各種排列型式,也可間接發展兒童的「數的保留概念」。

孩子的數學能力不會憑空跳躍,而是隨著年齡逐漸發展成熟。父母要先掌握兒童數學發展概況,才能協助孩子累積數學經驗,發揮數學潛能。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