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煲湯最常用的20種藥根,你都認識嗎?
客家人常年住在山區,對山上的一草一木情有獨鐘,那些草木對人體有藥用療效,也口口相傳。逐漸形成了獨有的客家藥根飲食文化。在客家人的餐桌上,一鍋藥根煲的靚湯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也造就了客家人可以單從藥根湯的香氣及味道判斷藥根品種的本領,但它們還沒下鍋前的模樣及效用,或許就沒幾個人知全了。那麼,哪些是客家人煲湯常用的藥根呢?
當泥(山稔)根當泥,即是桃金娘,初秋,是當泥果熟時節。其果先青而黃,黃而赤,赤而紫。當泥熟得紫色的時候好吃,生津止渴,回味甘甜,舌頭牙齒也會被染成紫黑色。當泥的根含酚類、鞣質等,有治慢性痢疾、風濕、肝炎及降血脂等功效。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別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針草野生於山坡、路邊、溪畔草叢中。性味:苦甘;寒;無毒。清熱解毒,活血利尿。在臨床實踐中,發現白花蛇舌草能活血消腫,散結止痛。尤其對治療各種類型炎症及能有效的預防癌症的發生。牛奶樹根牛奶樹根分為白花牛奶樹根和紅花牛奶樹根,生長環境為深山老林,用來煲湯的必須是白花牛奶樹根。其性溫、味甘、辛。味道甘中帶香。牛奶樹根煲出來的味道帶有牛奶味。白花牛奶根具有清熱,滋陰降火,健脾開胃,溢氣生津,祛濕化滯,清肝潤肺等作用。溪黃草溪黃草,別名溪溝草、山羊面、熊膽草等。為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大,粗壯,有時呈疙瘩狀,向下密生纖細的須根。溪黃草是民間草藥,俗稱土黃連等,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祛濕、涼血散瘀的功效,用於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痢疾、腸炎、跌打瘀痛等病症。臭屁藤臭屁藤,又叫通氣藤、雞矢藤。臭屁藤具有清熱利濕、通氣降火、活血止痛、骨折、主黃疸型肝炎、消化不良、急性結膜炎、跌打損傷等療效。臭屁藤湯(小半碗熱湯)也是客家婦女剖腹產後首選草藥,對通氣、活化體內淤血及止痛的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五葉神五葉神,又叫絞股藍。因含有與人參完全相同營養成分的人參皂貳,故有第二人參及南方人參的美譽。五葉神具有益氣健脾、養心安神、固表斂汗、補腎溫陽、祛痰止咳的功能,對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心悸胸悶、失眠多夢、盜汗、食欲減退、便溏、久咳痰白等心、肺、脾氣虛症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地斬頭地斬頭又叫地膽頭、草鞋根。多生長於客家地區田埂、山坡、路邊或村落旁曠野草地上。地膽頭有白花和紅花兩種,從功效上來說,紅花較好,味微苦。專治頭風,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止咳利尿,防流感等功效,地斬頭根配青頭鴨煲湯,消暑消炎,對感冒患者或上呼吸道炎症者起輔助治療功效。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