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過得好不好, 也不關你的事!別用你的期待,給別人指路,把自己的路走好就好

曾有人說:「不要用你自己的眼光隨便去評價別人的生活,因為你根本不懂別人的幸福。」

很多時候,我們總愛替身旁的人操心,勸導他們、幫忙規劃未來,希望他們過得幸福。

然而,這些我們自以為的關心,其實都是惡意的評價,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方式,自己所認為的幸福,並不適用在每個人身上。

我們總是有一種習慣,把自己眼中的幸福,定義為別人身上的幸福。於是以為別人不夠幸福,不夠好,不夠完美,也配不上所擁有的一切。

可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你不是他,無法揣測他的人生,或許,在你眼中的幸福,在他的眼中,還更一文不值呢!

不評價別人的生活,因為生活不是你的;不操心別人的生活,因為別人的路由他們自己選擇。

總有許多人,常常打著「為你好」、「也希望你幸福」的口號干涉別人的人生,但就算你是真心的,在別人眼裡可能早已大翻白眼,所以對他人最好的方式,莫過於不評價別人的生活,這也是一種最基本的教養。

每個人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定義,一個人最大的惡意,就是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別人,把所有的結果理所當然地用自己的過程來解釋,並一直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不評價別人是一種修養,不理會別人的評價是一種修行,感情生活和日常生活都是如此。

就像我們常聽到:「你看,她年紀那麼大了,不知道為什麼還不肯嫁」、「你看她條件那麼好,為什麼跟了這樣的人」,但別人的生活,旁人到底有多少資格去評價阿?所以你只要記得「幸福的感覺都是自己的,與別人無關」。

我看到了這個故事:

一對英國的小夫妻沒什麼錢,結婚前,跑進一家珠寶店,這家珠寶店據說價格很低,一百三十美元就可以訂一個戒指。

一百三十美元的戒指當然是買不到克拉鑽的,只要是男人買的戒指,鑽石、銀戒對女人來說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結果,當女人在店裡試戴戒指的時候,店員對她說:「簡直不敢相信有男人會用這麼便宜的戒指來結婚,太悲哀了。」

結果,這段經歷就被放到了網上。

那個女孩說,結婚並不一定需要上萬的鑽戒和興師動眾的儀式。

事情的結局是,女人嫁給了那個男人,而珠寶店也道了歉。

其實,別人過得好不好,選擇怎樣的生活,都是別人的選擇。

你看得慣也好,看不慣也好,也是別人的生活。

總有人說,你得強大阿!

強大到忽略別人而已。

可是,別人能不能忽略你的評價是別人的事,而你不評價別人,是你的教養。

再來說一段故事:

上學的時候,班上總有這樣的同學,學習特別用功,成績卻總是平平,比如老麼。

老麼是那種很刻苦的女孩子,上課的時候,她總是很認真地聽課;我們下課玩耍的時候,她還是在做題目;我們所有人自修結束後去食堂買消夜,她非得等到最後值班老師來叫她了,她才走;我們所有人熄燈睡覺的時候,她還是照著手電筒,在被窩裡讀書。

可是,天賦比努力更重要,很多時候,我們努力學習,只會比不努力的自己學習好一點,但未必比其他不努力的同學優秀。

於是,總有那麼一些人在背後說:「你看看她,如果我是她,才不想那麼認真,永遠是中間水準,一點指望都沒有。」

當然,一些好學生也很漠然,他們總是有意無意地表現出優越感,說:「不是所有認真都可以有成績的,還是得有天賦。」

老麼依舊我行我素。

我不算她的好朋友,但算是關係還可以的同學。

其實,聽到有人說老麼,我內心也會有點悲涼和憤怒:悲涼是認為老麼這麼努力,卻始終沒有得到她所應該得到的好成績;憤怒,大概是覺得作為學生時代的我們,最大的諷刺,就是被人說那是個不聰明的孩子,而這一切,大概也真的與人無關吧。

老麼後來發過一次飆,是因為一個男生得意揚揚地跑到她面前,說:「妳看,努力也沒用。妳這麼努力,還不是和我一樣不及格嗎?」

那一次物理很難吧,很多人都不及格了,包括老麼。

老麼站起來,很平靜地站在那個男生面前,說:「我努力學習得罪你了嗎?你有什麼資格評論別人?我今天是不及格了,但我就是喜歡努力,我覺得問心無愧。」

老麼說得很有底氣,若干年後,她成了一個公司的HR,專業培訓員工,她說,她對每一個認真的員工都抱有最深的敬意,對每一個人的生活都絕對地尊重。

她還說:「那年的事,其實對我改變挺大的。一直到現在,工作之外,我都不會去隨便評價任何一個人的生活。因為每個人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定義。一個人最大的惡意,就是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別人,把所有的結果理所當然地用自己的過程來解釋,並一直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邏輯原則,也有自己的處事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向,所以別自作主張去遠方指著別人的路,讓別人心煩不已。

畢竟你有你的人生要過,別人也有別人的路要走。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