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型人格」的女人,結局都很慘

「付出型人格」的女人,結局都很慘

01

她為老公當了27年的免費保姆,還是被離婚了

廖阿姨是我的一個遠房親戚,今天55歲,十年前,因為工廠效益不好,她賣斷工齡,提前退休了,現在她每個月拿著一千多的退休金。退休之前她在紡織廠上班,而她的老公在機械廠上班。

廖阿姨是個“付出型”的女人。每天下班她比老公早一個小時,然後匆匆回家做好飯,老公下班到家就有飯吃,吃完飯也不用洗碗,干家務,因為這些活廖阿姨一個人全包了,她覺得這就是女人應該做的事情。

因為家裡什麼活也不用乾,吃完飯之後阿姨的老公就會出去找工友喝茶聊天,或者打麻將,直到深夜十一二點回家。

後來,這對夫妻生育了一兒一女,兩個孩子相差一歲多,廖阿姨一個人照顧兩個孩子照顧不過來,於是婆婆來幫忙一起照顧孩子。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廖阿姨早上出去上班,中午回來給孩子餵奶,傍晚下班之後回家給孩子洗澡、餵飯、洗衣服、哄他們睡覺。

等孩子大一點,上小學了,廖阿姨也是盡心盡力操持家務,為孩子和老公付出。什麼事情都是先人後己,好吃的先留給孩子和老公,每年過年買新衣服也先給孩子和老公買,再給自己買。她自己的需要總在排在其他家庭成員之後。

有一次,單位組織了一次5天的旅遊活動,員工只需要付三分之一的費用,因為家裡沒人給孩子和老公做飯,廖阿姨沒有報名。

這麼多年,廖阿姨的老公還在過著和從前沒有生孩子時差不多的生活,他在家極少做家務,也極少帶孩子,心情好的時候和孩子們玩一玩。

他的生活一如既往地上班、喝茶、打麻將,直到孩子去縣城上中學寄宿,他才開始接送孩子,或者孩子偶爾夜裡發燒生病,他才送孩子去醫院。

除了賺錢養家,廖阿姨的老公因為和老婆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少,他在家庭中似乎沒有什麼存在感,孩子和他不親近,老婆好像也不需要他,又有大把的時間經常跑出去打麻將。

所以,在孩子們上高中時,廖阿姨的老公在打麻將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女人,出軌了。

兩夫妻因為這個事情吵吵鬧鬧了一年,最後,男人和出軌對象分手,回歸了家庭,家庭生活暫歸平靜。

時光飛梭,一眨眼,廖阿姨結婚二十多年,兩個孩子都大學畢業,在省會城市工作、安定下來。

廖阿姨提前退休之後,平時在家做做家務,還在超市做一些兼職,收銀、打包什麼的,想為孩子們多賺一點錢買房。

後來,因為婆婆生病,她就沒有再兼職上班,開始用心照顧婆婆。

兩年後,婆婆走了,街坊鄰居都誇廖阿姨是個好兒媳,為老人養老送終。

在廖阿姨52歲的時候,已經成家的兒子生了孩子,於是,她離開家去省城帶孫子。她的老公還沒有退休,於是,兩個人分居兩地。

等到孫子3歲時,廖阿姨57歲的老公提出離婚,因為他又出軌了。

在這3年中,他其實一直和一個寡婦來往,經常吃住在別人家裡,廠裡的很多人都知道了,只是廖阿姨因為在外地帶孫子太忙太累,一年也只回老家兩次,大家沒有告訴她。

老公出軌3年,自己是最後才知道的,廖阿姨氣得高血壓。

廖阿姨的老公堅決要離婚,說,這三年,都是那個寡婦為自己做飯,為自己洗衣服,和自己睡覺,他們之間有很多的感情。

她流淚控訴道:我25歲時和你結婚,52歲離開家去省城帶跟你姓的孫子,為你燒了27年的飯,洗了27年的衣服,陪你睡了27年,為你生兒育女,為你爸媽養老送終,你洗個澡,要穿什麼衣服都是我為你拿的,你怎麼可以這樣對我!?

最後,他們還是離婚了,廖阿姨分到半套房子,幾萬塊存款。

因為兒媳婦覺得她太過乾涉他們小家庭的生活,喜歡什麼都為孩子做,兩個人因為帶孩子的方式有矛盾。所以,不願意和婆婆在一起生活。

離婚後,廖阿姨和未婚的女兒生活在一起,好在女兒還算心疼和孝順她,但是女兒對婚姻對男人比較失望,她擔心自己離婚對女兒的婚姻大事有負面影響。

廖阿姨始終想不通:

為什麼自己一輩子為老公為家庭付出如此之多,最後還會被逼著離婚?

為什麼自己為兒子兒媳將孩子從月子帶到3歲上幼兒園,不可謂不盡心盡責,不但沒有被感恩和認可,還被他們嫌棄?

02

她為老公還了十幾年賭債,還被罵無情無義

再講一個“付出型”女人的故事。

如夢在大學畢業時認識了男朋友大亮,他比如夢大一歲,當時已經上班,有工資收入了,但是需要向如夢借錢當生活費,因為他喜歡打撲克牌賭錢,常常將自己一個月工資輸掉大半。為了能養活自己和男朋友,如夢那時白天上班,晚上當家教賺錢。

後來,他們結婚生子,但是大亮打牌賭錢的惡習並沒有戒除,反而變本加厲,他常常下班後就去打牌,一直到夜裡十二點之後才回家,一年賺的工資有三分之二都輸在牌桌上,不管老婆和孩子沒錢生活怎麼辦。

他還時不時地偷偷背著如夢向別人借錢賭博,少的時候三五千,多的時候五六萬。直到他們夫妻身邊所有的朋友不再和他們往來。

後來,丈夫不僅打撲克牌,還參與網絡賭博,最嚴重的一次他輸了三十萬,債主天天給他們打電話催債。為了還錢,他們把當初兩個人結婚時一起買的小房子賣掉,從此開始租房住。

如夢為了養孩子,為了給老公還債,除了在培訓機構當老師,還想方設法多掙錢。

有一段時間,她白天上班,晚上帶著孩子開黑車拉客掙錢。

還有一段時間,她週末在自己的家裡辦起了家庭托兒所,幫助別人照顧3歲以下的孩子。

一個月30天,她每天都在努力工作賺錢還債,以及想怎麼賺更多的錢。

這樣過了幾年,如夢又靠自己掙錢貸款買了一個小房子。

但是他們的日子常常​​都很拮據,公婆也一直在幫襯他們,為兒子還債務。可是賭債依然還不掉,還了又有,然後越來越多,就像一個無底洞。大亮有七八張信用卡,A卡倒B卡,B卡倒C卡,C卡倒D卡……他們每個月都在這樣翻轉騰挪,拆東牆補西牆中過日子。

這麼多年,如夢常常為大亮打牌欠債的事情與之發生爭吵,但是她從來沒有想過離婚。直到大亮越來越多的時間夜不歸宿,並且又一次刷爆了她的信用卡,讓她背債18萬塊,她才醒悟過來,這樣的婚姻就是個黑暗的無底洞,於是提出了離婚。

結婚14年,如夢除了生孩子休息了一個月,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工作掙錢、帶孩子、為丈夫還賭債,沒有過過一天真正輕鬆快樂的日子。

如今孩子12歲了,她養孩子,養丈夫,為丈夫還債十幾年,付出了十幾年,不僅沒有換回來丈夫的改變和回報,反而在她提離婚的時候,遭遇了丈夫和公婆一家人的攻擊和指責,說她眼裡只有有錢,拋棄家庭和孩子,不幫忙一起還債,無情無義。

丈夫大亮先是故意拖著她不肯離婚,然後又不許她睡覺,逼著她簽下不公平的離婚協議,要把孩子和房子都搶去。

因為實在不想在這樣負能量滿滿的婚姻中消耗自己,如夢接受了淨身出戶的離婚協議。

可離婚不到一周,就有另外一個女人搬進了自己原來的家。原來,丈夫早已婚內出軌。

如夢一直希望通過自己無怨無悔的付出能感動丈夫,促使丈夫改變,可是最後的結果是:她的付出只感動了自己,並且還害了自己,離婚後淨身出戶的她還需要背負前夫欠下的8萬塊賭債。

03

為什麼付出型人格障礙患者,好人沒有好報?

在廖阿姨和如夢身上我看到很多中國女人的影子,她們都是典型的“付出型”人格障礙患者(我自己命名的),堅強勤勞,為家庭為他人燃燒自己的青春,付出自己的全部,可是為什麼沒有收穫幸福?好人為什麼沒有好報?

因為她們沒有獨立的自我, 她們在情感和精神層面上依賴婚姻、依賴男人、依賴孩子。她們一直都沒有自己,認為自己是從屬於孩子,從屬於伴侶,從屬於家庭的,唯獨不屬於她們自己。

她們的骨子裡非常自卑,自我價值感很低,需要通過不斷對別人的付出來彰顯和確認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感。

她們的內在非常匱乏和缺愛,付出是一種討好,用付出換取別人的愛和認可,當得不到愛和認可的時候,她們內心會產生怨恨和不滿。

同時,這樣的“討好式”付出,“犧牲和委屈自己式”的付出,還容易養出白眼狼般的伴侶和孩子。

一個女人用付出討好伴侶和孩子,她的伴侶和孩子不僅不會因為她的付出而感激她,而是輕視她,看不起她,認為她的所有的犧牲和付出都是理所當然,如果遇到人渣伴侶甚至會壓榨和剝削她,得寸進尺地向她提出貪婪惡毒甚至荒誕的要求。

你越是去討好別人,便越不得好。所以請不要輕易試探人性。

比如廖阿姨的老公指責她因為帶孫子3年不給自己做飯、洗衣服和過性生活,自己出軌出得理直氣壯。她為兒子兒媳帶孩子也得不到兩個人的感恩。

如夢的丈夫和公婆指責她離婚是拋家棄子,不幫忙還債是無情無義。

“付出型”的女人為男人包辦一切,付出一切,結果把男人養成巨嬰,當她不為他繼續付出和賣命時,就攻擊和指責女人,說是這個女人的錯。

其實很多家庭中也有類似的情況,某一個子女為了獲得父母和手足的認同,為了在家庭中獲取自己的價值,犧牲自己,為家庭成員不斷付出,如自己拼命賺的錢都給兄弟姐妹上學、買房,支持父母,可是等到自己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父母或者其他兄弟姐妹對其卻很冷漠,家庭其他成員會把他/她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如果他/她不持續地付出,就認為他/她不好。

過度付出的女性也是缺乏界限的,她們沒法尊重自己,愛自己,也沒法教別人尊重自己,善待自己。

就像如夢,她在婚前就知道大亮有賭博惡習,依然選擇和對方在一起。婚後,對方賭博欠債都要賣房的地步,還都沒有及時止損選擇離婚,還繼續替丈夫還無底洞的賭債。

她是個好人,但是愚蠢又軟弱,識人不清,也沒有自己的界限和原則,沒有尊重自己,愛自己的表現,最後反而被無德無良的丈夫侵吞了自己辛苦勞動而買的房子,也失去了孩子的撫養權,好在最後她終於敢離婚。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沒有自我界限的女性,面對他人傷害自己,不懂得自我保護,不懂得及時止損,不懂得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還在一味付出,她的付出就是在縱容壞人做惡,“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她的付出也是一把指向自己的大刀,正如上文中廖阿姨和如夢所經歷的那樣。

一個女人,拼命對男人好,一味為男人付出和犧牲,換來的往往不是知恩圖報,而是理所當然,欲求不滿,甚至是被拋棄,被背叛,被拔刀傷害的下場。

因為這就是人性。一碗米養恩人,一擔米養仇人。

在一段親密關係裡,女人如果過度的付出和犧牲,男人就容易產生負罪感和仇恨感。男人也許會在一開始感謝或疼惜她,但是時間一久,對對方的疼惜與愛會減弱,負罪感和仇恨感會增強,男人認為女性的付出和犧牲是理所應當的,是她自己沒有能力的表現,會更加貶低與指責女性。

當一個女人在婚姻中不僅是一個母親、一個妻子,還是她自己的時候,當一個女人有獨立自我,懂得愛自己(這裡的愛自己並不是自私自利,而是指為自己而活的女性)的時候,當她有自己的界限和鋒芒的時候,她的付出才容易換來一個尊重自己,愛自己,同樣願意為自己付出的伴侶。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