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捷徑,是不慌不忙
1.
做自己該做的
在社會中行走,我們總是把自己最精明最光鮮的一面示人,可是,要提醒自己,別把小聰明當聰明。
你要相信時間一定會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把生命中的碎屑帶走,在初始的積累期,也不免會有面對不同段努力勸,不斷的失去的無力感,當你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時候,就是你開始得到的時候。
做人要勤奮,要執著,但做事不一定要圖快。
馬跑起來比駱駝快,但駱駝一生走過的路卻是馬的兩倍。沒有人見到過在沙漠裡狂奔的駱駝——除非那頭駱駝瘋了。
我們知道自己現在要學習、要努力,這個沒問題。
問題在於,學習也好,努力也罷,就好像是投資一樣,都是要投入時間、精力,甚至金錢的。
2.
孤獨就像一個背影
一切都靠積累,一切都可提前準備,越早醒悟越好。
提出“情商”概念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戈爾曼曾做過一個關於“推遲滿足感"的實驗。
找來一批四歲孩子,給他們每人一塊糖,並告訴他們若能等主持人回來再吃這塊糖,則還能吃到第二塊糖。
戈爾曼悄悄觀察,發現有的孩子只等了一會兒便不耐煩,迫不及待地把糖塞進了嘴裡;而有的孩子則很有耐心,而且很有辦法,想出做遊戲、講故事之類種種方式拖延時間,分散注意力,最終堅持到主持人回來,得到了第二塊糖。
戈爾曼又對這批孩子14歲時和進入工作崗位後的表現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晚吃糖的孩子數學和語文成績比早吃糖的平均高出20%,而且意志堅強,經得起困難和挫折,更容易取得成功。
這個實驗說明,要取得大的成績就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為當前名利所誘惑,就像我們期待稿費變,苦於沒有好的平台推薦我們時。
不如就在簡書每天最低800個字,寫一件有趣的事,你聽到的一個故事,你身邊發生的所見所聞。
一開始,不要給自己設立太高的目標,也不要想把什麼都學會。
很多人半途而廢,往往是因為自己的目標設得太高了,與此同時,又對達成那麼高的目標要付出的代價並無清楚的認識。
拿減肥來說,我知道要管住嘴邁開腿,給自己制定了每天跑5公裡的任務,然後第一次沒堅持下來,就認為自己永遠也不可能堅持下來了。
理論上講,一個人積累那些脂肪花了多長時間,那想把那些脂肪消耗掉,大致也要花同樣的時間。
所以,如果你20歲開始發胖,30歲的時候身上有40斤脂肪,然後想在三個月之內減掉那些脂肪,是不是很不合理。
當然,努力一點,可以把10年時間縮短為5年,甚至兩三年,但肯定要比那些想一蹴而就的人想像的時間要長出許多倍。
那麼多的人總是幻想有什麼“速成”的方法——因為,他們前期鬆懈了太久,現在突然發現時間不夠了,最後期限馬上就到了,所以,只有寄希望於“速成”方法的存在。
在一個所有人都匆匆忙忙的世界裡,想放慢節奏實在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但是,應該記住的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3.
學會哪怕一種技能,很重要。
無論它多簡單,甚至也沒什麼大不了,學會它總是可以讓學習者了解到,學習之後與之前的大不同。
做自己有時候很難
一旦擁有了一個起點,學習慾望就好像是發了芽的種子,無論多大的石頭都壓不住它——它會越來越茁壯,越來越堅強。
其實,那些拒絕學習,或者一不小心受了影響,而把“學習”兩個字複雜化了的人,真的非常可憐。
他們每天都在掙扎著想要“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卻不知道他們因為當初不肯花費十幾二十幾分鐘的時間反思,而少做了很多事情,錯過了很多機會。
領讀一本書差不多稿費一千,每領讀一章也許100塊錢。
可它帶給我們的價值,會因為我們想要把書裡的知識徹底內化,而學到更多相關領域的其他學問。
然後不斷擴大,這個過程就會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求學。
假如要寫書評,那就要在書中找到那20%有用的觀點,把一本幾十萬字的書本消化成幾萬字的,以我們個人角度出發的重新組織的內容。
哪一部分我們要改動的,那就把書裡的那部分捨棄掉,把我們從其他地方獲得的加入進去總結。
你看,其實所有的事情都是需要我們花費一定的時間,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到達。
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固定的方向和目標,我們也不可能取悅每一個人,至少像學習這件事情,欺騙別人就是自欺欺人。
也許你發朋友圈告訴別人你多努力,頂多只耽誤他們點個贊而已,三五年後,除了朋友圈哪條狀態證明你努力過,現實中,你依然還是在焦慮。
4.
每次手捧一本紙質書,都會被人說是裝認真。
然後一再解釋,結果被別人情緒帶動,認為這個功利的世界壓根就沒有人認可自己,回過頭,也發現自己看的書,沒有給生活帶來另外一番景象。
讀書的過程中,一個格外有趣的現像是,當你意識到你需要,想去找關於某個特定的領域的書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因為別人的言論放棄了讀這本書的機會。
可是,我們為什麼要得到別人的肯定呢,讀書明明是一輩子的事,我們只需要帶著自己的問題,在書裡去尋找自己需要的答案。
所以,不要無謂地相信什麼“突然閃現的靈感”的存在。
靈感這東西就算存在,也不會是平白無故出現的,肯定是平時積累來的。
那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有效的輸入帶來龐大的輸出。
所謂堅持不懈,就是時間的投入。
當我們為了一個目標堅持不懈的時候,最終會發現大多的努力其實不過是簡單而又貌似枯燥的重複。
畢淑敏在她的小說《女心理師》裡說:
“一杯咖啡最重要的是什麼?是水。一杯咖啡裡98%都是水”。
而那些簡單而又貌似枯燥的重複就好像咖啡裡的水一樣重要。
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把時間投入到簡單、枯燥但是最終會意義非凡的重複當中去。
我不再日更,就是想讓今天寫的文,第二天重新讀來,敢於修改。大不了,重新來過。
那些耳濡目染的,其實都是前人的經驗。不過,他們大多都需要我們用心才能發現,至於後來我們從別處獲得的碎片,就看個人的辯解能力了。
比如,你聽過
“父母在,不遠遊。”卻不知其下一句是,
“遊必有方,”(告知去處)
當別人告訴你要,“以德報怨”時,你可以問他,“何以報德?”
你看到的,只有親身經歷或者真的已經理解了,那才是屬於你的。
而我們證明的,無非是一個別人口中的評價。
人真正的優秀,其實是比昨天的自己更好。黎明會過去,耐心等待,才會看到日出海面的壯闊,和替代黑暗的光明。
人和人的區別,大抵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