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金19元以下就買存殖利率高的好股 每月加薪4萬
根據主計總處2017年8月的統計,工業及服務業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為4萬58元,在金融業擔任一般職員的零成本存股達人星大與普通上班族沒兩樣,領著一份上不上、下不下的薪水,每個月薪資僅4萬多元。但他和普通上班族不同的地方在於:他靠著股利打造出另一份薪水,2017年年領股利為53萬元,平均每月加薪4萬多元,等於領雙薪。
星大認為,投資股票就像企業經營者把公司股票IPO(詳見名詞解釋)一樣,企業主一開始投入成本,等到上市後回收成本及獲利,剩下的持股就是零成本;套用在一般投資人身上也是一樣,一開始買進股票當然有成本,但之後可靠著價差和股息回收本金,剩下的持股也可以跟企業主一樣零成本。
但企業主通常不會只有投資一家企業,他會拿回收的本金,再去投資新的公司,星大的做法亦同,拿回成本、持續投資,以創造更高的資金效率,而零成本的部位就繼續留在市場上賺取獲利,最糟的情況是即便獲利不佳、股價跳水,也都能不影響本金。
星大靠著這樣的「零成本投資法」領雙薪,且這份收入穩定成長,從2008年開始,星大每年領到的股息從起初的6萬元到2014年最高78萬元,之後因為在2014年購屋,所以賣出部分持股,使隔年年領股利跌回48萬元,但之後又穩定的向上走升。
2017年,星大領到的現金股利為53萬元,其中,他唯一一檔存股超過百張的第一金(2892)貢獻最大,在53萬元的現金股利中,超過19萬元是由第一金的現金股利而來,若再加計配發的股子,以每股19元換算市值達6萬多元,且這些股子將在明年持續發揮效益,領到更多股息。星大是怎麼做到呢?來看看他存100張第一金的故事。
挑基本面佳、殖利率高的股票 打造利息現金庫星大於2005年從英國學成歸來,為了省錢,他和另外2位朋友在現今的新北市三重區合租一層公寓,且以5年的長期租約向房東議價,最後每月分攤房租為2,500元;然後,星大靠著自己下廚,每天騎摩托車上、下班,將薪水大多數都存了起來。有了積蓄後,在金融業上班的星大注意到,股市已擺脫前波不景氣,台股大盤指數回到6,000點左右的水準,因此為了放大資產,他選擇踏入股市。初期他跟一般散戶一樣,聽明牌、跟下單,卻落得慘賠收場。於是2008年他改變策略,拋棄聽明牌操作的舊方法,慢慢醞釀出「打造一個利息現金庫」的想法。因此他利用工作之便,透過公司拜訪或同業交流去實際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選擇基本面穩定的公司進行投資,且著重於殖利率。
當時,金融股的殖利率不見得比其他產業差,但星大不把金融股納入存股名單內。他解釋,因為自己在金融業上班,深諳即便把財報一字不漏的看完,也不能知道哪些企業是紓困企業,加上當時因為雙卡風暴(指信用卡、現金卡衍生的卡債問題)引發信貸問題,再來又碰到金融風暴,銀行逾期放款的情形愈來愈多,金融業體質不佳,在經濟前景不明朗之下,他不敢碰金融股。
佔市場最大資源 投資金融股首選公股行庫不過隨著金融風暴洗禮後,銀行的逾期放款情形慢慢好轉,以往的呆帳慢慢攤提、獲利也逐步往上走,因此星大開始將金融股納入觀察名單中。星大分析,金融業在台灣是限制性產業,先進來市場的行庫佔有最大的資源,所以臺灣銀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等公股行庫都佔有優勢。「以不動產抵押來看,先蓋的房子地點一定比較好,你看現在很多新成屋都蓋在『阿裡不達』(指沒什麼價值)的地方,就知道土地就這麼多而已,那第一批蓋的房子,抵押權在誰手上?就是這些老銀行!」星大說。不僅如此,新的銀行想要搶客戶,就要祭出高利率來吸引民眾,導致成本較高,種種原因造成新銀行先天不良、後天不優,於是星大第一步是剔除新的及較小型的銀行。
接著,星大進一步觀察名單內的金融股之獲利和配息狀況,因為他想要積極放大部位,所以他選擇穩定成長且有配息、配股的標的。比較後,他第一個投入的金融股是華南金(2880),但因為第一金的獲利愈來愈好,於是2014年,他開始改存第一金。
低於合理價分批買進 超過目標價則僅留下零成本部位星大當時手中已有數百萬元的資產,他大可賣光後,一次買足100張第一金,但他沒有這麼做。他解釋,市場過去給金融股的評價較高,隨著金融風暴過去,金融股的評價出現下修,若用過去高的評價來算合理價,那買進後很可能會因評價下修而被套牢,因此他以當時的獲利和較嚴格的標準來算,當第一金低於19元就買、高於19元就觀望。
2014年,星大慢慢投入第一金,當年的進場價格在每股17元~18元,年底累計了34張。隔年,因為於前年年底時,星大預期第一金的獲利表現會創新高,為了參與2014年的獲利配發,所以在2015年除權息之前,星大大幅加碼58張,當年累計達92張。2016年、2017年則同樣在19元以下時慢慢買進,目前累計張數為161張。
星大強調「19元」對他來說,目前仍是一個很重要的買進點,他認為想要穩定的現金流,背後代表的是殖利率應要維持一定的水準,「假設同樣配息3元,股價30元時殖利率是10%,股價40元殖利率僅剩7.5%,當然有差!」星大說。
因此他在操作存股的時候並沒有設定單一標的的持有張數,整體持股數成長才是重點。持有個股時,則會注意該標的的獲利穩定與否,如果獲利持續成長,那就在合理價格時買進。但同樣地,當股價成長多過於獲利增長,且漲至昂貴價時就慢慢調節,直至留下零成本的部位。
例如星大在投入第一金後,該公司的獲利表現都很穩定,一般存股人就是抱著不動,但他觀察到,當第一金的股價超過20元時上漲壓力不小,因此當股價超過20元,他會賣出部分持股,用價差降低持有成本。除了靠著價差和每年的配股、配息降低成本外,他也靠著資金效益提升,加速打造零成本的利息現金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