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抗衰老,先養腳」,1個動作每天睡前練一練,延緩足部老化,關節炎、筋膜炎、乾裂不來擾
隨著年齡增大,很多人會發現,穿了30年的鞋號,突然一下子變小了,而且越穿越緊,不僅走路都受影響,連身體的其他關節,也跟著越來越難受。這就是足部老化造成的扁平足所導致的,足弓逐漸塌陷,腳跟受力嚴重,容易勞損膝蓋,專家建議多練習腳趾動作,可以幫助改善。 俗話說「人老腳先衰,樹枯根先竭」,很多人認為,人體的衰老是先從臉上的皮膚開始的,所以平時生活中,更注意臉部的保養,忽略了雙足的變化。足部是我們用到最多的器官,它支配著我們日常的行走坐臥,如果不能得到良好的保養,很容易過早的衰老。據不完全的統計,全臺灣65歲以上的老人,約有8成老人存在足部問題,科學表明,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有些人會發現,年輕常穿的鞋號愈來愈緊,影響走路,需要購買大號的鞋子才可以。其實不是你的腳變大了,而是因為足部老化導致足弓塌陷,形成了「扁平足」。花蓮門諾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郭惟致表示,一般人大概到5、60歲,足部就開始老化,包括韌帶、骨頭、肌肉都會退化,關節之間就會變得鬆弛一些。因為腳的結構主要是由足底筋膜和脛後肌及一些小的韌帶來讓足弓維持穩定,年紀大了變鬆弛,足弓就會塌陷,變成扁平足,腳漸漸變大、變寬所導致。
足部老化最直接的影響都有哪些呢?一、減壓功能喪失 腳底膝蓋都受害她指出,扁平足最直接的影響是,因為足弓塌陷,喪失原本減壓的功能,讓足跟和腳掌直接受壓,容易疼痛發炎,變成足底筋膜炎。另一方面,因為人體力學的緣故,腳底是平的狀況下,腳踝較容易外翻,使得膝蓋的受力大一點,膝蓋也容易疼痛,產生因為擠壓、磨擦造成的關節炎。另外一個問題是,腳底原本有一些脂肪厚墊,作用是減壓,隨著年紀大了脂肪萎縮,減壓作用變小,使得足底在走路的時候直接承受壓力,跟骨還有前腳掌等走路受力較多的地方,會比較疼痛,甚至腳跟受到太多刺激,長出骨刺。二、肥胖又負重 足底筋膜炎上身足弓塌陷的原因除了年紀,和體重也有直接關係。郭惟致表示,體重愈重,足部承受的壓力愈大,足弓更容易塌,常有孕婦出現短暫的足底筋膜炎和扁平足的問題。另外,長期從事粗重工作,下肢負重比較多一點,或是習慣穿高跟鞋的人,因為長期用不正常的姿態在施力,都會讓足部提前老化。足弓塌陷最常見的疾病就是足底筋膜炎,因為足弓重要的功能就是在行走的時候減壓,一旦減壓功能變差,讓足跟和腳掌直接受壓,就容易發炎,走路的時候腳底疼痛。老人家常見症狀就是早上起來第一步就痛,且愈走愈痛,因為足弓愈來愈塌。三、血糖控制差 糖尿病足最可怕還有一種常見的老人足部問題,就是糖尿病患者因為血糖控制不好,周邊的小血管和神經受損,使得感覺異常,有小傷口不容易察覺,拖延處理讓傷口愈來愈多、愈來愈大,最後產生潰瘍。郭惟致說,血糖高的關係,傷口不容易癒合,也就是一般說的「糖尿病足」,若遲遲沒發現傷口,細菌持續往肌肉層侵蝕,發炎感染愈來愈嚴重,最嚴重侵蝕到骨髓,若抗生素控制不下來,甚至得開刀治療。另外,年紀大了以後,汗腺退化,排汗、排油脂的功能變差,皮膚缺少潤滑,足跟容易乾裂,容易疼痛、有傷口,對糖尿病患者更不好,尤其在冬天的時候更加明顯,也可能因為乾燥,指甲愈來愈厚。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輔助足底肌力訓練,又不需要太費力氣,適宜中老年人的運動?練習腳趾夾物 能減緩足部老化老化過程雖然不能逆轉,但可藉由肌力訓練,訓練小腿和足底的肌肉,讓足弓維持在原本年輕的狀態,減緩老化速度。訓練的方式是用腳趾頭夾東西,可以感覺到在夾的時候足弓會用力,再搭配一些弓箭步、扳腳掌的足底拉筋運動,都可以讓足底筋膜、一旁的韌帶變得強壯。除了運動腳趾緩解足部老化外,平時還要多補充營養物質,為韌帶、肌肉、筋膜提供營養元素,如蛋白質、維他命C、維他命D等。平時也可以通過溫水泡腳的形式,放鬆足部肌肉,促進足底血液循環流通,水溫不必過高,約40度左右即可。泡完後,不要自動晾乾,而是用柔軟的毛巾或者是紙巾及時將水分擦乾,保持足部溫暖乾淨,還可以塗抹一些凡士林,避免皮膚過於乾燥而龜裂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