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錯把平台當本事,這是在自毀前程

昨天看了一篇人物傳記,一個當紅時連林青霞都要退讓幾分,曾經讓狂人李敖為其拋妻棄女,她就是胡因夢,曾經台灣的第一女神。

有一次,李敖和胡因夢在朋友家偶遇,李敖當時已經有女友劉會雲了,但他還是被胡因夢的美貌和氣質驚艷到了,胡因夢對李敖也是崇拜已久,他的性格和文字,深深吸引著她。

李敖對當時的女友劉會雲說,我愛你還是百分之百,但現在來了個千分之千的,所以你只能避一下了。

別再錯把平台當本事,這是在自毀前程

那一年,她27歲,他45歲,她穿著睡衣從家裡逃出來,在朋友的見證下,以睡衣為婚紗,以真心做戒指,在李敖家簡簡單單地就結了婚。

才子配佳人,我想這應該是最美的結合吧,為了和胡因夢在一起,李敖支付了高昂的分手費給前女友,我想他一定會倍加珍惜她吧,至少胡因夢當時應該是這麼想的。

然而結果卻是令人大跌眼鏡,這段婚姻僅維持了115天便草草收場,雙方簽字離婚。

哦,原來在他的心裡,千分之千也不過如此,並不比百分之百好多少。愛情如此,職場亦然,別太高看了自己,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01

我有一個朋友,他​​在一家公司裡做技術骨幹,公司人不多,屬於起步沒幾年、剛有點起色的中小公司。

每次吃飯小聚的時候,他都會抱怨現在手頭的工作量有多大,工資漲幅也不高,越乾越沒意思了,哪天逼急了就離職,看他們怎麼辦?

其實,他的工資還算可以,收入在這個城市來說,已經足夠讓很多人羨慕了,只是平時的工作量是比較大。他們公司這幾年發展的比較快,業務量在不斷加大,人手沒及時跟上,也許是創業型的老闆出於利潤考慮吧。

別再錯把平台當本事,這是在自毀前程

我說,你們公司又不是一個人在這個崗位上,你離開了,只是會讓他們短期不適應,又不會有多大的損失。

他面色一緊,有些不悅。

幾個月後,他走進老闆的辦公室,表達了離職的想法,老闆禮貌性地挽留了他幾句,結果還是放行了。

其實我這朋友沒有真的打算要離開,只是那幾天工作壓力太大,一時衝動而已,但缺沒想到老闆並沒有過多地讓步或挽留。如果你因為工作量大就提出辭職,就對你讓步,老闆還怎麼管理團隊。

所以即使是一個老員工、技術骨幹,依舊免不了要捲鋪蓋走人,重新找新東家。

這種情況在職場上很常見,很多人辭職都是由於在公司裡做的並不是很開心,辭職只是想讓老闆表達自己對工作不滿意的一種方式,不想卻下不了台。

但既然在一個環境裡幹得不開心,走人也未必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只是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要太看高自己在老闆心目中的地位。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你離開了自會有人來填補你的空缺。即使你處於一個很高、很重要的位置,你的離開不會對企業造成毀滅性地打擊,陣痛是必然的,但一切終將過去。

別把自己看得太重,你就不會失重;別把自己看得太高,你就不會失落。

別再錯把平台當本事,這是在自毀前程

02

職場人,不要高估自己的重要性,你有可能隨時被取代。

美國有一個很出名的指揮家達姆羅施,在他20來歲的時候就已經當上了樂隊指揮,人少得志,頗有些洋洋得意,自認為很牛逼,沒有人可以取代他的位置。

有一天常規排練,他的指揮棒忘在家裡了,在他準備回家拿的時候,他的秘書和他說:“不要麻煩跑一趟了,你問樂隊裡的其他人借一下不就好了。”

達姆羅施有些吃驚,心想樂隊裡的人怎麼會有指揮棒,他們又不是樂隊指揮,但還是問了一句:大家誰有指揮棒,可以藉我一下嗎?

令他震驚的是,大提琴手、首席小提琴手、鋼琴手都從衣服的袋子裡掏出了一根指揮棒。

他一下子清醒了過來,原來自己並不是什麼必不可少的人物,其實很多人一直都在暗暗努力,時刻準備取代自己。

從此以後,每當達姆羅施想偷懶、飄飄然的時候,他的眼前就會馬上出現3根晃動的指揮棒,讓他再也不敢停下努力的步伐。

星光大道走了畢姥爺,立馬有人頂上空缺,只要這個節目還在,就不為因為一個人的離去而取消。

現在很多人在一個單位裡混的久了,工作就懶散了,成了老油條。

哈叔給這樣的一些人提點建議,既然上班了就不要混,混的不是老闆,混的是你的時間,你的青春。你說你能混多久,你能混老闆多少錢,每天瞎搗鼓、一年,兩年,如果公司業績不好需要裁員,或者老闆受不了你的懶散狀態了,你被直接開除了怎麼辦?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因特殊情況離開了現在的公司,你能快速地找到薪資匹配的工作,保持財務自由嗎?

別再錯把平台當本事,這是在自毀前程

03

錯把平台當本事,自毀前程。

喬家大院裡的孫茂才,相信看過電視劇的人都有印象。他曾經窮酸落魄到淪為乞丐,後來投奔喬家,活出了另一番風采。

他確實為喬家的生意立下了許多功勞,但因為待遇和個人的私慾得不到滿足,所以他和東家鬧掰了,轉而想去投奔新東家錢家,但錢家對孫茂才說了一句至今讓我印象深刻的話:不是你成就了喬家的生意,而是喬家的生意成就了你!

最終,錢家也將他拒之門外,一個太自以為事的人是沒有人願意收留的。

舞台很重要,平台很重要。

我曾經面試過一個編輯,她介紹自己時說,運營公眾號兩年了,經常會寫出一些閱讀量突破100000+的文章。

我一聽,牛逼啊這人,然後就去看了一些她寫的原創文章。最終,我沒有答應她提出的薪資要求。

為什麼沒有答應這樣一個看似很牛的編輯提出的薪資要求呢?

我向其他的面試同事解釋說,她之前所在的那家公司,公眾號粉絲用戶就已經很多,正常一篇文章都可以達到這個閱讀量。剛才看了她的原創文章,只能說她的文筆還不錯,但遠沒有達到能出一篇爆文進行快速裂變到多少萬閱讀的地步。

很多人覺得是自己有本事,其實大部分情況下,只是你的平台更牛,如果換一個平台,你的收入不見得會有什麼提升,你的業績可能會下滑好幾成。

別再錯把平台當本事,這是在自毀前程

平台是個放大器,是個助推劑,真靠自己混了,更多人還是很難達到之前的高度的。所以千萬不要把自己一時的成功看做是本事,大部分還是平台比較牛。

不把自己看得太重,是一種修養,一種風度,一種高尚的境界,一種達觀的處世姿態,是心態上的一種成熟,是心誌上的一種淡泊。

謙虛做人,低調做事,腳踏實地地干,一步一個腳印,你的職場之路才會走得更加穩健。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