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智慧的人,不僅可以扭轉乾坤,還可以在順境時發現危機

小說《水滸傳》裡有很多猛將,比如徒手打死老虎的武松,比如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武藝超群的豹子頭林沖,再比如花和尚魯智深...

但要說誰是一百零八將中最智慧的人,很多人就犯難了。

有人會認為宋江最智慧,畢竟他是這群人的老闆,沒什麼武力,卻坐上了頭把交椅;也有人會認為吳用最智慧,畢竟他是「智多星」,是梁山上的軍師,是少有的文化人。

在我看來,水泊梁山上最聰明的人並不是這二位,而是在梁山上排位第四的「入雲龍」公孫勝。

且聽我說幾點原因。

真正智慧的人,不僅可以扭轉乾坤,還可以在順境時發現危機

01

論業務,梁山無人能及

在小說《水滸傳》裡,要說最神的人,並不是日行千裡的神行太保戴宗,而是我要說的這個男主角,道人裝扮的公孫勝。

之所以說他神,是因為他能呼風喚雨,駕霧騰雲,這種能力絕對是當世少有的,這也是人稱他為「入雲龍」的原因。

公孫勝是薊州九宮縣人氏,自幼好習槍棒,拜二仙山紫虛觀羅真人為師,道號一清先生,學得一身道術。

小說中,公孫勝的戲份不是特別多,但每次出場都特別精彩,將他的業務能力發揮得淋淋盡致。

七星智劫生辰綱,就是公孫勝的一個手筆。

當時,梁中書為給岳父蔡京賀壽,搜刮了不少金銀珠寶,命楊志送到東京的蔡府上。

公孫勝認為這是不義之財,便有意劫取,然後便找到晁蓋,此時的晁蓋已經接到赤髮鬼劉唐的報信,正和智多星吳用、阮氏三雄等人在家中謀劃劫綱之事。

眾人扮作販棗商人,用蒙汗藥酒迷倒押送寶物的楊誌等人,成功劫走生辰綱。

之後,官府一路追捕他們,而公孫勝強大的業務能力得以展示。

石碣村一戰,公孫勝施展道術,祭起了狂風,風助火勢,大火燒向官軍戰船,大敗前來捉拿他們的何濤。

打敗何濤後,公孫勝與晁蓋等人上了梁山,與林沖邂逅,林沖殺了原寨主王倫,一幫人正式入主梁山,拉開了水泊梁山英雄聚會的大幕。

宋江攻打高唐州,受制於太守高廉的妖法,損失慘重。

無奈之下,神行太保戴宗去找回家探母的公孫勝。

真正智慧的人,不僅可以扭轉乾坤,還可以在順境時發現危機

公孫勝到高唐州後,與高廉鬥法,以五雷天罡正法破了高廉的妖術,高廉欲駕雲逃走,結果被公孫勝用法術從雲中打落,被雷橫砍死,梁山大軍這才得以攻破高唐州。

論這種業務能力,梁山上是無人能及的。

攻打芒碭山,公孫勝擺下八陣圖,擒獲了幾位好漢入夥;打高俅,公孫勝作法祭風,協助劉唐火燒官軍戰船。

宋江接受招安後,南征北戰,這其中公孫勝的業務能力也發揮到了極大的作用,多次利用道術幫助梁山大軍摧城拔寨。

小說裡,公孫勝的存在,有點像三國裡的諸葛亮,因為軍師吳用並沒有仙風道骨的味道,反而公孫勝是最為相似的。

真正智慧的人,不僅可以扭轉乾坤,還可以在順境時發現危機

02

論處世,他頭腦最清醒

一個人工作能力強,其實還不是最智慧的,公孫勝真正智慧的地方,在於他的頭腦很清醒,在於他的處世之道。

在水泊梁山的眾多好漢中,公孫勝是第一個離開宋江的人,而且還是兩次。

公孫勝第一次出走,是在宋江上了梁山以後,公孫勝便以回家探望母親為由離開了,說是回去三五月,其實是一去不歸。

公孫勝為什麼要走呢?

這就是他智慧的地方,自打宋江上了梁山,公孫勝就已經知道梁山要變天了,而且與自己的信仰是分岔的。

在宋江之前,梁山上是以晁蓋晁天王為首的,公孫勝也是願意跟隨晁蓋的,從大家一起義劫生辰綱就可以看出來,他們是一路人。

但宋江不一樣,從日後的招安也可以看出來,宋江對上山為匪,入草為寇的行為,其實是排斥的,他是逼不得已才來的。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

晁蓋和宋江的首領之爭,是遲早的事,而且結果也是容易猜到的,宋江那可是人精,晁蓋並不是其對手,後來也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在宋江上山不久後,公孫勝便以回家探親之名,選擇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其實,梁山上有不少人都將父母接到山上了,如果公孫勝真得是思念家中的母親,他大可將其接來住就好了。

而宋江其實也早就看到這一點了,他知道公孫勝早晚會離開,所以在混世魔王樊瑞上了梁山後,宋江就力勸公孫勝收樊瑞為徒,將平生所學傳授給他。

真正智慧的人,不僅可以扭轉乾坤,還可以在順境時發現危機

而公孫勝的再次回歸,其實是場意外。

他是以救火隊員的身份回歸的,當時宋江攻打高唐州,遇到會使妖法的太守高廉,損失慘重。

普天之下,能和高廉抗衡的只有公孫勝,所以再次派戴宗去請他,公孫勝這才回歸。

這一次回歸,其實是比較曲折的,戴宗帶著李逵來找公孫勝回去,但公孫勝搬出師父羅真人,說師父不讓他下山。

後來被李逵一鬧,羅真人同意公孫勝下山幫助宋江打天下,但也說了一句話:逢幽而止,遇汴而還

這時候,晁蓋晁天王已經死了,梁山已是宋江的天下。

公孫勝跟隨宋江南征北戰了一段時間,先後征討遼國、河北田虎、淮西王慶。

這幾場大的戰役,公孫勝都派上了大用場,因為對手陣中都有會使法術的人。

有意思的是,在征討遼國期間,公孫勝曾帶宋江去薊州二仙山上參拜了師父羅真人。

羅真人讓公孫勝幫助宋江保國安民,替天行道,但話鋒一轉,請求宋江在「奏凱還京」時能放公孫勝歸山。

這也為公孫勝的第二次離開打下了基調。

在平定淮西後,宋江大軍班師回朝,駐紮在東京城外陳橋驛。

公孫勝便搬出師父羅真人「遇汴而還」的話,向宋江辭行,宋江見過羅真人,自然知道這事,所以只好放行。

這一次的離開,時間點卡的很好,宋江大軍立下赫赫戰功,回到朝堂上,自然是明槍暗箭齊來。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點,一百零八將死的死,傷的傷,能善終的人實在太少。

而公孫勝自東京城外一別後,回家侍養母親,繼續跟著師父學道,最終是壽終正寢。

聰明的人,能夠扭轉乾坤,將逆境變成順境,而真正智慧的人,不僅可以做到這一點,還可以在順境時發現危機,懂得激流勇退。

這才是處世的大智慧。

所以說,公孫勝才是整個《水滸傳》裡最智慧的一個人,不管是宋江還是吳用,與他比起來都是有些距離的。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