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下的人類心理|空難發生前10分鐘

飛機這種交通工具總是讓人們又愛又恨,一方面它是最便捷快速的交通工具,千裡之行,只需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而另一方面,很低的準時率和高額的退改簽費,又讓人們沒辦法愛上這種出行方式。更為重要的是,“空難”是每一個乘坐飛機的人都畏懼的一件事。

儘管飛機在數據上是最為安全的交通工具,發生事故的概率極低,然而,每一次空難的發生所造成的傷害都是難以想像的。正因為如此,有不少人都有“恐飛症”,特別是在社會壓力普遍較大的今天,很多人在選擇交通方式上都會規避飛機出行這一選項。

絕望下的人類心理|空難發生前10分鐘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恐飛症”是自我保護意識的體現,人們不喜歡恐懼感,會刻意遠離讓自己產生這種情緒的場景。對於有“恐飛症”的人,你即使拿出各種權威數據來證明飛機的安全性,告訴他飛機比汽車安全幾十倍,他們也很難客服對飛機的抵觸心理。

1985年8月12日,日本航空123班機發生意外,死亡人數多達520人,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空難事件。飛機剛剛飛離羽田機場時,機尾頂部就出現了一個大洞,隨後空氣湧入飛機。機長立刻做出返航的指令,然而飛機卻已經失控了。

絕望下的人類心理|空難發生前10分鐘

509名乘客和15名機組成員經歷了十分多鐘的恐懼後,飛機墜毀,520人遇難,僅有4人倖存。隨著搜救工作的進行,飛機上遇難者的遺書和照片都被披露。通過這些照片,人們發現在飛機墜毀前的10分鐘,乘客的表情都十分安靜,大家各自寫下遺書,拍下照片,給這個世界留下最後的東西。

飛機上的有一位父親留下了遺書:

“麻理子,津慶,知代子

你們要好好照顧媽媽

爸爸真的很遺憾

這次一定沒救了

我這輩子再也不想坐飛機

上帝請保佑我”

絕望下的人類心理|空難發生前10分鐘

這位父親的飽含溫情絕望的遺書至今讀來都令人覺得哀傷,他於臨死之際,心裡面最牽掛的是自己的家人,心中仍然有希望生者好好活著的美好願望。在這架遇難的飛機上所呈現的感動絕非這一例,許多人都留下了人性最美好的東西。

對於這次空難的遇難者,他們在得知自己即將死亡時,內心必然是恐懼、絕望和無助的。人類在絕望情緒下,大腦常常會失去理智,精神模糊,意志喪失,絕望地等待著死亡的到來。而飛機上的人們卻選擇了安靜的接受,接受死亡的降臨。

絕望下的人類心理|空難發生前10分鐘

可能恰恰是因為這種對死亡的接納和釋懷,才使得飛機上的人們在空難到來時,迸發了人性的光輝,也正是因為這種釋懷,使得飛機上的許多人在墜毀時依然倖存。然而因為當時的醫療條件差,許多人搶救不及時,只倖存了4人。

但是,不論從哪種意義上來說,這些空難的遇難者的死亡都絕非是簡單的生命逝去,他們給這個世界留下了太多太多美好。我們作為後來者,當我們需要思考“空難到來時,我們會怎樣”的問題時,都需要以他們作為模範——我知道我沒有辦法阻止死亡的發生,

但我可以選擇在死亡前用何種態度去面對。

絕望下的人類心理|空難發生前10分鐘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