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留點餘地,愚者才斷人後路。

路徑窄處,留一步讓人行;

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品。

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

給人餘地,就是給己餘地。

前陣子,陪友人去木雕之鄉東陽市遊玩,

在一家木雕館,一位匠人正在雕刻,

幾刀下去,輪廓初顯。

我心下好奇,便問他:

“師傅,雕刻的秘訣是什麼呀?”

師傅說:“雕刻人像最重要的是做好兩點,

一是鼻子要大,二是眼睛要小。”

我有些不解,師傅解釋說:

“眼睛小鼻子大,就還有修改的餘地啊。

鼻子雕刻大了,還可以改小;

眼睛雕刻小了,也可以改大。

但一開始就把鼻子刻小,眼睛刻大,

後面就沒法修改了。”

師傅說完低頭繼續雕刻,我卻若有所思。

雕刻尚且需要留有餘地,

為人處世不也如此嗎?

如果一開始就做得很滿,

後面發生什麼都無法轉圜了。

正如中國那句老話,

“事不可做盡,人不可做絕。”

所以為人處世,應牢記這一點:

凡事留一些餘地。

穆律羅是17世紀西班牙最有名的畫家和貴族,

他有個奴僕叫塞伯斯蒂。

塞伯斯蒂對畫畫有種與生俱來的喜好,

主人給學生上課時,他就在一旁偷偷地學習。

一天晚上,塞伯斯蒂一時興起

竟然在主人的畫室裡畫起畫來,

以至於主人和他的貴族朋友出現時,他都沒有發現。

穆律羅並沒有驚動塞伯斯蒂,

而是靜靜地望著他筆下優美的線條出神,

塞伯斯蒂畫完最後一筆,這才發現身後的主人。

他慌忙跪下,在那個等級森嚴的年代裡,

僕人是可以因此而被主人處死的。

貴族朋友們要求穆律羅嚴懲僕人,

但令人震驚的是,穆律羅不僅給了塞伯斯蒂自由,

而且還收他作了自己的弟子。

這是貴族們決不允許的,

他們開始疏遠穆律羅,也不再去買他的畫,

貴族們都說穆律羅是個十足的傻瓜。

穆律羅對此卻不以為然,他聽了只是一笑:

“那些傻瓜又怎能明白,塞伯斯蒂將會是我最大的驕傲。”

300年後,一位歷史學家在寫到這個故事時,補充了兩點:

事實證明,改變一個人命運的,

往往是他自身的才華,

塞伯斯蒂證實了這一點。

一個受後人尊敬的人,不僅僅是他的傳世作品,

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穆律羅正是如此。

強者因為掌握了權力,可以對弱者進行審判。

但體恤弱者的不易,

以一顆悲憫之心對其伸出援助之手,

不至於使其走上絕境,才更令人敬佩。

給比你弱的人留點餘地,是一種修養。

《法演四戒》裡有句話說:

“利不可賺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

給別人留餘地,本質上也是給自己留餘地。

斷盡別人的路徑,自己也將無路可走,

敲碎別人的飯碗,自己也將飯碗不保。

做人,多一些體諒,少一些計較;

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責備;

多一些退讓,少一些算計。

“腹中天地闊,常有渡人船。”

別人有路可走,你才不會陷入絕境。

凡事給人留點餘地,是一種做人的境界。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