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在戀愛或婚姻中,活出攻擊性,才是真愛

心理學:在戀愛或婚姻中,活出攻擊性,才是真愛

生物的攻擊性

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認為人與其他所有動物一樣,都有一種最初的原始動力,叫攻擊性。外在的表現即每個人都不好惹,每個人都有脾氣。釋放攻擊性,即在關係中一方對另一方表達不滿,表達憤怒,表達一切負面的感受與情緒。需要說明一下這裡的攻擊性不同於破壞性。

舉一個例子:我對你說“我很憤怒”,這就是在表達攻擊性,但如果我打了你,這就是破壞性。破壞性不符合社會規範,在高度文明的今天,勢必會受到法律的懲罰。

但攻擊性不一樣,生命力展開,必然是帶著攻擊性的,因為那代表著激情與活力。所以在愛情或婚姻關係中必然是存在攻擊性的,相反一段關係,如果去除了攻擊性,向往的親密也就會蕩然無存。

但是在很多戀愛或婚姻中,一方或雙方為了維繫婚姻或情感關係,往往把自己的攻擊性隱藏起來,表現出一個十足的好伴侶的樣子,但是對方卻不領情,最後感情破裂,這樣的例子在心理諮詢中很常見,比如,我的一位來訪者,是一位30歲左右的全職媽媽,我們暫且稱她為小A,小A第一次找我諮詢的時候就梨花帶雨的向我哭訴了她的不容易,她說她在家裡任勞任怨,照顧老人和小孩,面面俱到,從不在丈夫跟前抱怨,但她的丈夫現在卻要跟她離婚,原因是丈夫告訴她,她們之間感覺不到親密,像客客氣氣的主僕,不像是夫妻。

攻擊性本是一種生命力,必須在關係中釋放,在關係中馴服,即我向你表達了我的不滿、我的憤怒,你接住了它,我和你之間產生了聯結,我們的關係發了流動。

心理學:在戀愛或婚姻中,活出攻擊性,才是真愛

不表達的冷戰,關係不再流動

小A在婚姻關係裡,表現得面面俱到,任勞任怨,從不在丈夫跟前發脾氣,嚴重壓抑了自己,最重要的是切斷了和丈夫之間的聯結。而這是所有親密關係的大忌,我們經常說沒有麻煩,就沒有關係,在親密關係中,這句話也可以是沒有脾氣,就沒有親密。

我們之所以在戀愛或婚姻中,不敢表達自己的攻擊性,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怕給關係帶來破壞,怕我們的關係承接不住,本質上是我們沒有足夠的安全感。

當我們在吵架的時候,在相互攻擊的時候,背後都有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恐怕自己不被喜歡了,不被愛了,甚至被拋棄了,但是如果我們在表達一切之前,你表達的是:我不管怎麼樣表達對你的攻擊,都是為了我們的關係更好,都是為了不拋棄你,這時候對方就會很有安全感。

心理學:在戀愛或婚姻中,活出攻擊性,才是真愛

表達攻擊性是對關係的負責

所以真正的包容並不是隱藏自己的攻擊性,而是先活出攻擊性,在表達自己的攻擊性的同時給對方一個信心,我們可以在關係中真誠的暴露自己,充分的表達自己,包括表達我們對彼此的憤怒、不滿,但是我們不離開,我們都待在關係裡,在關係裡,我們接納並化解彼此的攻擊性,我們因此體驗到了親密、信賴,以及真正的包容,我們的關係變得更好了。

相反隱藏自己的攻擊性的包容,其實質可能是隱忍,而所謂隱忍不過是一種繞個彎的攻擊,比如,“我天天任勞任怨,我犧牲了那麼多,我從不給你發脾氣,所以咱們的關係出了問題,肯定是你的責任”。這種繞個彎的攻擊很讓人受不了,因為它會讓人體驗到內疚與負罪感。

相比較內疚與負罪感,大多數人更容易接受的是你當面告訴我“親,你的做法讓我很不好受,我感到很憤怒”,這樣兩個人之間的聯結也會被激活,關係也會流動,我們在關係中解決問題,而不是讓問題停留在那裡。

心理學:在戀愛或婚姻中,活出攻擊性,才是真愛

有攻擊性的另一半會更有魅力

綜上,不得不說在戀愛或婚姻中,活出攻擊性,才是真愛。因為你們彼此酣暢淋漓地表達過不滿,表達過憤怒,而你們的關係又接住了這份表達,因此你們彼此感到了親密,感到了信賴,感到了真正的包容。更重要的是你們的關係變得更加深入,變得更有韌性,你們在彼此面前活出了真實、不壓抑的自己。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