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3慢」,越慢,禍患越少,福氣越多
曾國藩說:“人生有可為之事,也有不可為之事。
可為之事,當盡力為之,此謂盡性;不可為之事,當盡心從之,此謂知命。”
這句話和孔子的“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大智若愚的人,喜歡這“三慢”,越慢越有福氣。
現在社會,人們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剛開始時,大家都認可這種生活方式,並認為這是社會效率提高的表現,並且對快節奏、速食式生活方式樂此不疲。
但是日子久了,人們又開始覺得有些迷失和失落,甚至身心疲憊,想讓生活慢下來。
為什麼我們非要擠地鐵擠公交,而不能選擇不急不慌的上班呢?
為什麼我們不能慢慢享受和品味美食,而非要吃速食,速戰速決呢?
為什麼我們非要為工作賺錢而拼命奔波,最後連曬一下太陽、喝一杯下午茶的時間也沒有呢?
隨著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城市之間的差距慢慢縮小,
人們也慢慢覺悟,所以很多人開始逃離快節奏、強壓力的大城市,繼而回到家鄉三四線城市過著優哉遊哉生活,慢節奏享受生活,陪伴家人,品味人生!
其實,不僅是社會發展變化,會讓人們越來越慢下腳步;
而且,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見多識廣後,也會覺得生活越慢,受益越多,幸福感越強!
琢磨君認為:做人要“三慢”,越慢,禍患越少,福氣越多!
大智若愚的人,都喜歡這“三慢”,所以他們越來越有福氣!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1、慢言,中國古人一直講究“言多必失,禍從口出”,所以他們一直告誡人們要“少言”,要“寡言”,做個大智慧人的人,深藏不露,潛謀於無形,最後勝於不爭不費之中!
年輕人,心浮氣躁,說話經常是快人快語,誇誇其談,滔滔不絕,也愛口出狂言,自視天下第一,所以他們的失敗與挫折也更多。
一個成熟穩重的人,不驕不躁,話不多,而且慢言細語,字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更加令人信服。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領導發言,他們大多慢言慢語,不急不慌,又能將意思表達清楚,又能少出差錯,所以他們也贏得了大家尊重。
一個人懂得慢言,說話前才會三思,確保少說錯話;一個人話多,快言快語,說話不過腦子,想到哪裡說到哪裡,自然口誤多,禍從口出,禍患也多!
所以說,做人要“慢言”,越慢,禍患越少,福氣越多!
大智若愚的人,都喜歡慢言,所以越來越有福氣!
★2、慢思,曾國藩說:“事以急敗,思因緩得”,此話一點也不假,因為這是他的經驗之談,也是他吃虧受苦後的深刻領悟!
生活中,我們越是著急忙慌做事情,越是容易失誤連連,最後招致失敗;
我們越是有條不紊地行為做事,一步一腳印,走好每一步,最後越是能夠成功。
思考問題也是如此,我們越是慢慢地、安靜地思慮,我們越能深度思考,繼而找到切實可行的方案
。所以,曾國藩才會說:“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大學》中的一句話:“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它對我們做人做事很有幫助。
大概意思就是說:人要知道自己應該達到的境地,才能志向堅定不動搖;
志向堅定了,做事才能沉靜不急躁;做事沉靜不躁,心態才能安定平和;心態安定,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最終才能有所收穫。
“止、定、靜、安、慮、得”,這是一個非常細膩的推導過程,因為人只有靜下心來,緩慢思考問題,才能思慮周詳,繼而有所獲得!
所以,做人要“思慢”,越慢,禍患越少,福氣越多!
大智若愚的人,都喜歡緩慢思考問題,所以他們考慮周全,少出差錯,福氣越多!
★3、慢享,何為“慢享”?就是指:享受上天賜予的好福分時候,要慢慢享受,不可驕奢淫逸,肆意揮霍,
正如曾國藩所說:“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是也!
自古至今,都是如此——“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老天要滅亡一個人前,總會先給他福分,讓其狂妄不羈,最後老賬新賬一起算,讓天災人禍都降臨於他身上,將其滅亡。
比如說,一夜暴富的暴發戶,肆意揮霍,過分享受福分,鋪張浪費,最後大多結局不好!
其實,西楚霸王項羽也是最好的例子,他年僅20多歲就權傾天下,統領各路諸侯勢力,但是他不可一世,目中無人,毫無顧忌地享受著上天賜予給他的福分。
從前206年,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到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
4年時間,項羽是“天道”、“人道”皆失,卻仍然茫然不知。
直到烏江自刎前,項羽還在怨天尤人:“上天滅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過錯”!
不得說,項羽的失敗,即使“失道寡助”的原因,更是“過享福分”的原因!
慢慢享受上天賜予的福分,還是一種低調做人,不討人嫌棄,也不討人嫉妒,福氣也更容易“細水長流”!
所以,做人要“慢享”,越慢,禍患越少,福氣越多大智若愚的人,都喜歡慢慢享受福分,低調做人,所以他們福氣越多!
以上就是總結的做人要“三慢”——慢言、慢思、慢享,越慢,禍患越少,福氣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