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教會我們三個道理,最後一個才是做人的根本
在中華文化發展的幾千年的時間裡,《易經》一直被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易經》代表中華文化的最高智慧,它包羅萬象,有太多的知識值得我們悉心學習、研究和運用。特別是在高速發展的當下社會,我們更加需要讓自己快速地成長,並且取得進步。所以如果學會這三條智慧,便可以讓自己取得不錯的收穫。
一、做事通融、懂得謙卑在《易經》中的64卦中,有一個泰卦。泰卦的組成是:乾下坤上,泰卦的爻辭有一句“泰,小往大來,吉亨”。意思就是說:陽氣下降,陰氣上升,陰陽之氣相交,則萬物生。這其實就說明:陰陽之氣相交,既互相對立矛盾,又可以和諧統一。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同樣也要做到通融。什麼是通融呢?就是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既不能盲目地自信,也不能一味地自悔。要懂得把兩種情緒或者態度進行交替變更。
一個人,如果陽過了,就容易狂妄,自大。陰過了,就容易畏懼,自卑。另外,《易經·謙卦》中也提到過:“謙謙君子,卑以自牧。”這個意思也是要讓我們懂得謙卑,不要盲目自信。所以,做人要陰陽平衡,要通融謙卑。該強則強,該弱則弱,要懂得變通。而且看待事物也不要非黑即白、愛憎分明,要虛心接納別人的意見,這樣才可以為自己以後的發展提供幫助。
二、學會忍耐,懂得堅持在《易經》對屯卦的解釋中,有這樣一句話: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萬事開頭難,我們要懂得堅持,學會忍耐,要自我沉澱,等自己實力強大起來,結局才會大亨貞。而且在乾卦的爻辭中也提到過“初九,潛龍勿用。”這句話也是在告訴我們: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剛開始的階段,都需要經歷一個忍耐和積累的過程。在我們的工作的初期一般都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感到自卑。其實我們需要明白,我們在熱和一個行業,都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夠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所以我們不必氣餒,也不必讓自愧不如,只有堅持學習,不斷積累,時間久了,一定會獲得成長。
三、自強不息,奮發向上 《易經》教會我們最根本的一個道理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意思是:自然萬物的運動剛強勁健,那麼同樣的道理,君子處世,也應像自然萬物一樣發奮努力。在現在這個繁華的社會中,每個行業的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描繪出自己的人生。人生在世,無論你是什麼工作,一定要有活力。特別是在自己年輕的時候,要給自己“找事做”。既不能整天遊手好閒,也不能每天碌碌無為,我們要盡量讓自己有追求,有奮鬥的狀態。不是說一定要你功成名就,而是一定要讓自己去努力拼搏。只有年輕的時候,拼盡全力的去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情,老了才不會後悔。人生總有波折,只有保持奮發向上的心,才能始終向上,不會被社會拋棄。
人生數十載,對外人通融謙卑,對自己堅持不懈,再從根本上奮發向上,人生才會出彩。只有不斷用這三條道理來激勵自己,我們才能不斷地為自己創造出驚喜。可能每個人的天賦都各不相同,但是我們用這三條智慧,總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