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過來女人的忠告:婆媳之間,不必成為"母女"
在過去中國式的傳統婚姻裡,女人嫁到婆家,就意味著成為婆家的一員,婆婆就是如同女人的第二個媽,盡心盡力侍奉婆婆的女人自然被稱頌為"賢媳"和"孝媳"。
放到今天,在追求男女平等時代中,不少女人還是希望,婆婆能把自己當成親生女兒一樣看待,媳婦可以像對待親媽那樣對待自己。
誠然,這種"母女"模式是婆媳間的一種理想模式。
然而,任何感情都是相互的,若婆媳雙方不能夠達成共識,婆媳還是難免又變成一對"冤家"。
1、好的婆媳關係,永遠是"雙向"的。
最近和一個讀者葉女士聊起她的婆婆,感觸良多,深深覺得婆媳關係並不是一方一味地努力就可以維護好的。
葉女士剛結婚的時候,曾經立志要和婆婆處好關係,一直把婆婆當成親媽來看待。
賺了獎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給婆婆買禮物,婆婆愛吃什麼補品,葉女士就四處搜羅地給她找。
婆婆每年過生日,也是葉女士一個人鞍前馬後地操辦。
看到智能手機流行起來了,葉女士也是第一時間給婆婆送過去。
很多老公想不到的細節,葉女士都想到了,但是十幾年,日子一直磕磕絆絆。
有人說,葉女士是逢迎討好自己的婆婆,但是她卻覺得,把婆婆當成親媽一樣來孝順沒什麼不對。縱然有什麼委屈,也要為了家庭合睦著想。
不過讓葉女士困惑的是,婆婆對自己的態度一直不冷不熱的,說實話,葉女士覺得自己在家裡過得就像個外人。
很多時候,都看到婆婆給老公開小灶,他們母子膩在一起看電視,婆婆對自己呢,沒有關心也沒有熱情,除了板著臉就是挑剔幾句,感覺自己就是多餘的。
葉女士保胎的時候,醫生囑咐了她不能下床走動,要端水端飯,婆婆卻覺得她太"嬌氣",堅持讓她自己走到廚房去吃飯,不帶一點兒心疼。
可是,換做自己的親媽,恐怕她打個噴嚏都要心疼的吧。
孩子生下來了,婆婆要去跳舞、扭秧歌,說自己顧不上帶娃,自己的孩子自己帶,還教育她說:"婆婆不是你媽"。
當時葉女士覺得委屈極了,難道婆婆看不見自己的好嗎?為什麼婆媳就不能像母女那樣相處?
後來慢慢地,葉女士想通了,因為婆婆根本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家人,對她再好,婆婆也不可能把她當親生女兒來看待。
與葉女士相反的,不少女人在婚後,覺得自己的娘家才是家,除了丈夫,婆家人永遠是外人。於是乎,不管公婆怎麼關心兒媳,在兒媳的眼裡,依然無法公平對方娘家與婆家。
很常見的,在我們身邊,有些女性在婚後,給自己的父母買大衣,買家電,過年封大紅包,可是卻不願意在婆家人身上付出。甚至還因為丈夫多照顧婆家一些,與丈夫大動干戈。
明明自己不願意付出,認為公婆對自己的好是理所當然,誰讓他們的兒子娶了自己。可是,卻在公婆多次"熱臉貼了冷屁股"不願再多做些什麼之後,又向周圍親友吐槽公婆不待見自己。
你什麼都不願意做,卻理所當然地享受對方的好,天底下哪有那麼好的事情,人心再暖,遇到冷水也會慢慢變涼。
2、婚姻裡最常見的錯誤,就是強行在婆媳之間建立"母女"關係。
其實不管是剛結婚的年輕女人,還是剛晉升為婆婆的中年婦女,一開始都會希望能和對方和睦共處,如同一些偶像劇裡的幸福家庭一樣,兒媳挽著婆婆的胳膊去逛街,婆婆拉著兒媳的手去買菜和跳廣場舞。
可是事實上,婆媳之間根本就不可能如同母女關係那般親密無間。母女之間沒有隔夜仇,但婆媳之間一旦產生間隙,就不會輕易被消除。
比如上述提到的葉女士,葉女士從最初把婆婆當親媽,渴望婆婆對自己也如同對親閨女,初心很美好,現實卻是殘忍的。
自從葉女士"想通"之後,她和婆婆的關係就一直淡淡的。
婆婆住院期間,葉女士讓老公每天晚上守在醫院裡陪婆婆,自己只是有空的時候才帶著東西來看望婆婆。
一來二去,婆婆的臉自然而然又拉下來了。到處跟人說葉女士不孝順,沒把她當成親媽來看待。
這下葉女士哭笑不得,想當初,記得婆婆說過"婆婆不是媽",也就自己做了月子,一個人把孩子帶大,孩子大一點也是靠姥姥在操心,婆婆從來不管不問。
如今婆婆又希望自己像親女兒一樣侍奉她,真不知如何是好。
從前葉女士百般討好婆婆,婆婆並不領情,如今婆婆想要和葉女士做"親母女",葉女士也難以接受。因此兩個人也生了不少嫌隙,整天互相抱怨來抱怨去的。
很多家庭中,婆婆自然希望兒媳做到女兒那樣孝順,卻從來沒有想過要真的把兒媳當作女兒看待。
兒媳婦希望婆婆也能像親媽一樣跟自己相處,但事實上,就像葉女士和她的婆婆一樣,只有一方一廂情願,強行成為"母女"是不可能的。
我覺得任何感情,任何關係都是相互的,如果真要形成"母女"式的婆媳關係,需要雙方都做到無私無畏。
這種模式很美好,但是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
試想想,假如你媽跟你說"你的房間太亂了,簡直就跟豬窩一樣",很多閨女聽了以後,可能就像沒聽見一樣,可以照樣嬉皮笑臉。
但是假如換做是婆婆嫌你的房間亂,感覺馬上就不一樣了。
如果你媽給你做飯,你來一句:"媽你今天燒得菜太難吃了",大多數母親也就覺得只是一句稀鬆平常的調侃。
如果對著婆婆這麼抱怨,那就不能保證婆婆會多想。況且你能跟婆婆這麼講話嗎?
母女這樣的天然的、親密無間的關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而是在血緣關係的基礎上,加上幾十年的相處磨合才逐漸形成的。
但並不是說,婆媳之間成不了"母女",就一定相處得很糟糕。婆媳之間,其實有其獨特的相處模式。
3、婆媳不必做"母女",各盡其職的婚姻更幸福。
婚姻裡,將婆媳關係定位成"母女",也是很多婆媳矛盾的起源。
為此,有些兒媳婦會覺得,婆婆要把她當成女兒看,就要縱容她,什麼時候起床、幾點回家這些就要和在自己家裡一樣自由自在才好。
而婆婆會覺得,既然我已經做了你的第二個媽,就有資格教訓你,你不做家務、房間亂,就得被管教。
打著"母女"的旗號,彼此干涉對方的生活,揪住小事不放,久而久之,這種定位讓婆媳關係越來越緊張。
沒有任何條例能夠清楚地界定,婚後婆婆媳婦各自的義務是什麼,所以總有婆媳鬧得不愉快,但也有很多婆媳能夠拎得清、處得好。
關鍵就在於他們能夠各自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我想到了一個朋友,小岑,結婚的時候是閃婚,當時看到婆婆的時候就決定要嫁了,小岑說婆婆對自己並沒有多麼熱情,也談不上多親密,卻總能夠做到盡心盡責,特別令人感動。
婚後小岑的生活很幸福,離不開婆婆的鼎力相助。
小岑懷孕的時候,婆婆就給她準備了全套的母嬰用品,大到寶寶的床品、衣服襪子包括自己的哺乳內衣、月子服,小到指甲刀、奶嘴、溫度計和小勺子,婆婆事無鉅細地買好寄過來。
平時小岑回婆婆家短住,婆婆也會拿出全套的新的床單,單獨給小岑備好她自己的一套、乾髮帽、牙膏牙刷。
孩子四五個月大的時候,婆婆一就每天一邊帶孩子一邊幫他們打掃衛生。
小岑說,雖然婆婆始終談不上和自己多親密,但是婆婆所做的一切都讓人感覺到特別舒心。
婆婆總是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為家裡幫忙,從來不喊一句累,也從來沒有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覺得我是婆婆都這麼伺候你了,你就要怎麼孝順我。
因此,小岑談起婆婆,覺得婆婆不容易,心裡滿是對婆婆的感激。沒事的時候經常帶婆婆去美容院,婆婆也特別高興。
婆媳沒必要做"母女",更不必強求做"母女",面對婚姻和家庭,婆媳都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很多女人結婚後可能也會發現,婆婆只是婆婆,不能像親媽一樣嬌慣自己,縱容自己的壞習慣。
作為婆婆也應該明白,兒媳畢竟是兒子的妻子,你也沒有權利太過乾涉他們的生活。
將心比心,如果婆媳之間能夠各盡其職,首先做到互相尊重對方的生活和獨立空間,其次能夠設身處地,共同為家庭著想,婆媳也能夠愉快地相處。
也許婆婆和兒媳,永遠不可能像母女一樣做到毫無隔閡、親密無間,但是並不妨礙她們成為一對和諧互助的好婆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