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聽話懂事的孩子,往往壓抑了太多真實的自己

為什麼聽話懂事的孩子,往往壓抑了太多真實的自己

英國精神分析心理學家溫尼克特認為如果一個孩子在最初的生命狀態裡總是順應外在的需求,比如父母等撫養者眼中的聽話懂事,極有可能他會發展出一個虛假自體,這個虛假自體不再回應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而是通過壓抑自己,順應外部世界。

生命只有發展出一個真實自體,在真實自體中回應自己的真實需求,個體才會變得積極、樂觀,才有可能發展出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

心理學:聽話懂事的孩子,往往壓抑了太多真實的自己

動物的攻擊性

弗洛伊德更是認為生命力就是生物的攻擊性,只有指向外部,在關係中去馴服才是積極的,而如果壓抑自己,無疑是把這股力量指向了自己,會造成抑鬱心理。而父母眼中的聽話懂事往往是具有道德壓力的存在,會讓一個孩子經常體驗到內疚、自責,甚至抑鬱。

比如,一個孩子喜歡唱歌,可是爸爸媽媽告訴他,唱歌會影響學習,你要聽爸爸媽媽的話,這樣才是好孩子,於是這個孩子就放棄了唱歌這件事,可是他內心確實很喜歡唱歌,但是只要有這種想法,他就感覺自己不是個懂事的好孩子,於是他就會體驗到內疚和自責。

總之,不管是溫尼克特,還是弗洛伊德都清楚的告訴了我們,聽話懂事的背後往往是深深的壓抑,在壓抑的處境下,個體要麼處在虛假自體中,要麼就進行自我攻擊。

心理學:聽話懂事的孩子,往往壓抑了太多真實的自己

壓抑自己

壓抑之後會有什麼不良的後果

一個人之所以會發展出一套虛假自體,其根本原因是為了保護弱小的自己。因為在個體的生命之初,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需要撫養者提供,如果撫養者不考慮個體的主觀意願,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撫養,出於生物的求存本能,孩子必然會壓抑自己的真實需要,去順應撫養者,從而發展出虛假自體。

弗洛伊德說凡是被壓抑的都會以更加“醜陋”的形式被展現,至少在個體的成長這件事上,還是很有道理的,比如,壓抑之後的孩子,往往有自卑心理。

 

聽話懂事

壓抑使得孩子喪失了主體性,破壞了一個幼小個體的全能性,全能性即個體最初認為自己無所不能的力量感,只有撫養者在最初的生命裡照顧到孩子的需要,他才會認為自己的全能性得到了實現,在這個基礎上他才可以獲得第一份原始力量,發展出自信。反之,如果父母經常忽略孩子的需要,並把自己的要求強加到孩子身上,他就會感到自己弱小,從而變得自卑、膽小、沒有安全感。

在這樣心理基礎上,一個聽話懂事,壓抑了太多真實自己的孩子還可能會變得異常敏感,學會看人臉色,甚至在長大後卑躬屈膝,完全去順應別人。因為聽話懂事已經成了他的一套用來保護自己的心理模式,他會一直沿用,這就是壓抑的不良後果。

以上就是筆者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對關於“聽話懂事的孩子,往往壓抑了太多真實的自己”所做的一個心理學論述,希望可以對我們認識自己,以及為人父母有所幫助。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