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喜歡被人控制、被下達命令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控制欲很強的人,他們可能是你的上司,也有可能是你的父母。和控制欲強的人在一起,我們往往會覺得被壓抑、想要逃離。
而令人驚訝的是,有一類人,他們“喜歡”被控制、被命令,喜歡和控制欲強的人在一起,為什麼呢?其實,這是一種不健康的表現,是一種病態的心理,下面,我們將進行深度剖析。
關係受虐者
從心理學角度看,喜歡被下達命令,其實是渴望被控制的表現,他們打心底希望找到自己的“主人”,他們屬於典型的關係受虐者。
在這個被控制的過程中,關係受虐者的心理會發生一些變化,首先,他們會失去人格獨立性,他們將對自己負責的權利交給了對方。實質上,他們以這種“消滅”自己的方式來逃避內心的無能為力之感。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馬索夫兄弟》中寫到,“最迫切的需要時,(希望)找到一個可以(向ta)投降的人,盡快地把自己不幸地受造物與生俱來的自由交給那個人。”歸根結底,受虐是通過放棄了自己的自由,達到對無法忍受的孤獨和無能為力的一種逃避。
沉迷痛苦
人類的本能都是趨利避害的,可是有些人卻沉迷痛苦,那麼,他們很可能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斯德哥爾摩綜合徵其實源自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講的是被害者在經歷犯罪者的長期傷害後,卻對犯罪者產生了迷戀感和依賴感,心理學家稱這種特殊的情結為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這種關係是極端的、不健康的,可是它卻很容易發生在親密關係中,親密關係中的受虐者往往會有以下體驗:會被對方莫名其妙的攻擊、自己的價值由對方來評定、會感激對方的偶爾的善意。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被家暴的女性即使長期被虐待卻依然不願意離開這段關係,因為這樣看似糟糕的關係對她們來說反而是安全的。這可能是因為她們在幼時就開始“討厭”自己了,在她們的潛意識裡,自己是不值得被尊重的。而為了尋求小時候這種熟悉的安全感,她們長大後很容易不自覺地就陷入這種不健康的關係,她們這樣才能驗證自己內心深處的信念:我是不值得被愛的。
那麼,如何改變自己的受虐傾向呢?首先,要學會自愛。自愛,是肯定自己價值的表現,並在這個過程中敢於為自己的權益作鬥爭,長此以往,你會具有較高的人格獨立性。
其次,要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一段好的關係可以療愈我們心中的傷痕,明確自己的邊界,從現在開始,尋找那些真正關心你的人吧,他們會教會你如何去愛與被愛。
總而言之,你要打心底珍愛自己,這時候,你才會主動地去接觸那些真正對你好的人。如果這對你來說很困難,你可以先從一些小事入手,試著對自己負責,一次次的行動才能“糾正”你的“受虐”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