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原來我們用這幾種方法來避免讓自己心裡難受

心理學:原來我們用這幾種方法來避免讓自己心裡難受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將人格分為三部分,分別是:以快樂為原則的本我,代表著我想要;以道德和理想為原則的超我,代表著我應該要;以現實為原則的自我,代表著我能要。

這三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看了下面這個故事,你就明白了。

一個小伙子看見有個姑娘非常漂亮,那麼他的本我就會說,“我要和這個女孩發生關係”。這裡,本我代表的是我們的動物本性,是我們最真實的想法。而超我就會說,“不行,你這個流氓,你不能這麼幹”。這裡,超我就是代表著文明、道德約束和社會規範。當本我和超我發生衝突時,自我就會跳出來說:“不用吵,你可以去追那個女孩,把她娶了,這樣你就能和她發生關係了”。

本我和超我之間,是獸性和文明之間的衝突,而自我,就不得不隨時隨地來解決這種衝突。

本我和自我之間,是不可調和的衝突,而自我就需要來解決衝突,來維持人格的穩定,不至於人格分裂,讓個體的心理有失衡的難受體驗,而決絕的手段就被稱為心理防禦機制。

心理學:原來我們用這幾種方法來避免讓自己心裡難受

壓抑

壓抑是我們最常使用的一種心理防禦機機制,在弗洛伊德那裡,壓抑甚至是絕大多數心理問題的根源,他認為凡是被壓抑的都會以更醜陋的面貌展現出來。比如,有的女性結婚以後發現,明明很愛丈夫,卻對和他過性生活很排斥,勉為其難之後,不但感受不到愉悅,還會莫名其妙的嘔吐。經過精神分析師的治療,才發現在她的成長過程中,超我一直處於主導地位,儘管本我對性有著極大的慾望,可是超我認為性是不道德的、骯髒的、罪惡的。

在強大的超我之下,負責解決衝突的自我便用壓抑的方式解決了這件事。但是被壓抑的不會消失,會以其他形式展現出來,影響我們的生活。

替代

所謂替代,就是把衝動替換到一個不害怕的目標身上。比如你在公司被老闆一頓批,說的你很不開心。其實你內心的真實想法是和老闆犟嘴,罵他一頓,可是你沒有那樣做,因為那樣你會丟工作,所以你回到家衝老公(或其他人)發了一通火,這就是替代。

在這個場景中,你想和老闆犟嘴、罵他一頓是你本我的真實想法,而你的超我一直在告誡你不能那樣做,作為一名員工應該遵從上下級的關係,所以你的自我權衡利弊,沒有和老闆頂嘴,而是回到家衝著老公(或其他人)發了火。

昇華

昇華就是把不好的行為轉化為成為社會能接受,甚至是尊敬的行為。比如一個攻擊性很強的人,如果他正常釋放,可能不符合社會規範,但是他如果把攻擊性用在踢足球、打棒球或者打拳擊上,他就會獲得一個社會認可的身份,甚至獲得別人的尊重。

再比如,一個自卑的人,會努力學習,掌握某一項技能,在某方面做出成就,這也是一種昇華。甚至最早的精神分析流派認為人類的文明都是對原始慾望的昇華,是本我慾望的訴求和超我的道德理想之間的相互妥協,最後由自我呈現的結果。

投射

投射是將個人的思想、態度、願望、情緒、性格等特徵,不自覺地投射到外在的人或事上,比如一個善良的人會認為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一個經常算計別人的人會認為別人也在算計他。此外我們將自己的感情、好惡等反應在一些客觀事物上,也是一種投射,比如心情好的的時候,覺得窗台的花開的異常美麗,心情糟糕的是時候,覺得身邊的寵物狗對自己也不友好。

其實都是自己的心理特徵,但是由於超我的道德要求,原本出自本我的特徵不能表達,於是自我就想方設法,用投射的辦法將這些心理顯化了出來。

合理化

合理化就是為自己錯誤的行為、面對的困難尋找一個合理的解釋。比如,一位家長給孩子佈置了很多作業,結果孩子沒有做完,就暴打孩子一頓,自己的聽到孩子的哭泣,心裡也不好受,就合理化地認為家長打自己的孩子天經地義,都是為了孩子好。

合理化作為一種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防禦機制,主要是為了緩解本我衝動帶來的超我的良心責罰,為了避免個體的焦慮不安,本我就採用合理化的心理防禦機制。

以上就是常用的幾種心理反應機制,這些防禦機制,能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本我和超我之間的衝突,避免了自我左右為難,導致我們內心失衡。

心理學:原來我們用這幾種方法來避免讓自己心裡難受

心理防禦機製本身沒有好壞,都是我們人性的一部分,是我們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發展出來的保護自己的工具,只有真正理解了這些,我們才能更好的認識自己,了解別人,面對困難,面對自己的情緒。而不至於,一出現我們不願意麵對的感受,就使用僵化的心理防禦機制,那隻是本我、超我和自我的衝突和妥協。

但人的心靈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存在,正如巴金在《家》中所寫的那樣,“人的身體可以被囚禁,人的心卻不可以”。儘管我們會機械化的使用了心理防禦機制,但是我們依然不會受困於它,我們依然有自己的判斷,那隻是我們避免讓自己心裡難受的方法。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