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了,最溫暖的「妖怪」們終於來到大熒幕!
自2008年《夏目友人帳》動畫播出,這個溫暖的“人類和妖怪們的”可愛故事,已經以最治愈的方式、陪伴了我們十一年。
十一年後,故事終於被搬上了內地的大熒幕。
還是熟悉的他們,還是溫情又疏離、治愈又惆悵的相見和離別。
萬物有靈的信念模式
《夏目友人帳》雖說是妖怪大合集,一只眼的、三只眼的、沒長眼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妖怪一大把,但你若想找到一個“純壞”的惡妖怪,卻並不容易。
這根本不是常規“恐怖驚悚”模式下的妖怪,也不同於蒲松齡“狐鬼花妖”、人妖情未了哀怨徒生的“幽蘭露、如啼眼”,與其說友人帳裡記錄的是被異化的“妖怪”們,不如說這是一種萬物有靈的朴素的自然信仰。
山裡有山神,水裡有河童;玉裡有被禁錮的靈魂,鳥的羽毛中有風裡聽過的故事。
既有東方傳統故事的神秘感,又有少年視角下的天真感。
比如人見人愛的超級肥貓,以妖怪本體出現時是炫酷拉風的“斑大人”,但平常他就是一只死肥宅喵星人啊!
一聞見零食的味道就走不動路、滿地打滾索要吃的、一點“妖怪大人”的包袱都沒有!
這次的劇場版裡,肥貓還因為太貪吃、吃出毛病來了!把自己從一只大肥貓,吃成了三只小肥貓!
這些可可愛愛的細節裡,滲透出的是《夏目友人帳》溫和的生命觀:人和妖雖然不同,但大可不必兵刃相對、消滅異己;以更溫和的生態共存,何嘗不是更勇敢也更溫暖的選擇。
消解執念的物哀審美
劇場版的《夏目友人帳》,由於要兼顧“沒看過這個故事的人”,要在限定時間內有頭有尾有始有終講清楚什麼是“友人帳”、講清楚人和妖的界限等等背景緣起設定,所以插入了過多的支線故事,這對結構其實有一定損傷,但劇場版的畫面和音樂質感,依舊很可圈可點。
無論是夏目“歸還妖怪名字”時那一套動作的儀式感,還是故事裡“人形妖怪”最終離開生活多年的地方、帶走的記憶化為漫天閃耀的光點,都滲透著溫暖又憂傷的“物哀”式審美質感。
夏目友人帳裡的妖怪們,往往有不得已的苦衷,或是不能放下的執念。夏目和小伙伴們一起出現、幫助妖怪們解開心結或者束縛,但最後的結局通常都是送別(也有少數留在夏目身邊的),
一次次循環往復的相遇和離別中,滲透著親近的善意、又洋溢著宿命式的疏離。此生不再,一期一會。
這種治愈和憂愁摻半、溫暖與疏離並重的質感,正是《夏目友人帳》系列獨特的質感:每一個看似孤獨的普通少年,都擁有一個強大無匹的小宇宙,那裡藏著別人看不見的妖怪們、那裡上演著生離死別的溫柔故事、那裡有最閃亮又最沉默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