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STEAM?對學生有幫助嗎?!

這幾年高科技數碼教學,如電腦課、STEAM課程等成為教育界新寵,家長們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也紛紛依循所謂的專家機構們的建議,國內因此出現了各種怪異的高科技數碼教育現象,這也在家長、學校與教育部之間吵得鬧哄哄。

在深入探究之前,要先把技能與工具這兩件事情弄清楚。

今天家長們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必須要接觸的學校電腦/科技課程幾乎都有STEAM這個關鍵詞。所謂的STEAM是指: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和數學(Mathematics)的結合,當初是美國為了檢討其國內的基礎教育困境,希望透過動手做(hands-on)、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專案取向的教學(project-based)等方式,加強美國學生的探究能力、批判思考能力、創意思考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

STEAM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孩子運用自己所學來解決問題,因此坊間所看到的各種電腦課程、Robotics、3D列印技術、Arduino等都是為了達到STEAM目的工具而已,如果可以讓孩子統合科學、數學、藝術,利用數學與技術來達到某種目的,就已經達到STEAM的本質了,當瞭解了這一點,會發現STEAM根本沒什麼了不起。

過去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今天父母輩的童年時期,沒有電腦、數碼科技的那個年代,孩子們要玩耍就必須要自己想辦法製作玩具,回家翻箱倒櫃找顏色一致的碎布,弄清楚紅豆、綠豆和米與沙子等各種材質的不同,用針線縫五個重量相等、顏色相近的小沙包,跟同學一起研究十數種不同模式的拋放方法,這不就是STEAM的精神嗎?

童玩中實踐STEAM

當年的風箏是孩子們不能或缺的遊戲,如何把竹子削好,用何種紙張、線的種類選擇、調整控制平衡的方法,甚至是為了與鬥割風箏去研究與製作玻璃線也都涉及科學、數學與藝術和工程的思考,沒有今天的電子設備,卻也正好吻合STEAM的目的。

五粒子、風箏、射野果的木搶、橡皮筋跳繩等古早童玩沒有一項擺脫科學、工程、技術、數學、藝術這五個面向,從玩具與遊戲的設計、製作也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孩子們在打打鬧鬧中,已經在實踐STEAM的核心思想,所以STEAM沒有這麼了不起,並沒有一定要用所謂先進高科技的設備和工具才能夠實踐。

所以今天坊間堅持要先進科技進行教學的家長們不妨多花一些時間搞清楚STEAM是什麼。也請各位進一步的思考,其實今天的教育現場並不缺錢和設備,缺的是能夠帶領孩子實踐STEAM運用各種知識解決問題的教育工作者,而一名真正理解STEAM為何物的老師,即使沒有任何市面上的高科技設備,也可以讓孩子學會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這才是踏踏實實的教育。黃瑞泰黃瑞泰獨中老師、隆雪華堂文教委員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