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你身邊的這3類「閒人」
看到一個話題:為什麼身邊的“閒人”越來越多?
深有同感。
不知什麼時候起,身邊的“閒人”慢慢多了起來。他們無所事事,得過且過。
“閒人”最大的壞處在於,太閒會讓一個人產生一種知覺:存在的虛無,平庸的空洞。
因此,一個人越閒,也就越容易墮落。
與這樣的人交往,你也會慢慢地迷失自我,淪為平庸。
所以,如果遇到他們,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遠離他們。
1
遠離說閒話的閒人
記得朋友曾說起公司的一位同事。
這位同事整日裡喜歡搬弄是非,在A面前揭B,在B面前揭C,在C面前再揭A......
朋友曾好心勸她這些事毫無意義,何不多花時間做好工作。
哪知同事竟反駁朋友:反正這一生就這樣了,工作用不用心薪酬也沒差,找點事娛樂下自己有何不好?
最後,朋友只能拉黑了這位同事,若無必要再無交集。
曹仙源先生有一篇文章,專寫對此類人物的厭惡:
大千世界,無才不出。其中之一變異者:舌頭長,性情刁,不務實,專傷人。此輩拿了工資,飽食無事,癖好穿門竄戶,說東道西,蜚短流長,撥弄是非,旨在毀謗他人,裝點自己。其意險惡,其術卑鄙!
事實上,這類閒人不知道的是,當他們在背後說人閒話時,他們的形像也早被定義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 同步特徵轉移 ”效應,說的是當你談論另一個人時,傾聽者會無意識地,把你與你所談論的性格特徵聯繫起來,最終,這些特徵都會“轉移”到你身上。
換句話說,多說和善之語的人,你會被視為一個好人;相反的,常常說人閒話的人,你往往也會被貼上“醜惡”的標籤。
試問,又有誰願意與“醜惡”的人相處呢?
2
遠離忙熱搜的閒人
一個朋友曾懊惱地問我:“時間都去哪兒了?”。
我簡單地問了句:“你工作一天下來都乾嘛了?”
朋友有些恍惚地說:“到公司一開電腦,整理資料,原想打開網頁搜索一些信息,但總是不知不覺地被網頁上顯示的熱搜榜單所吸引,就這樣點了幾個,看了幾條,一兩小時就過去了。等回過神來,才發現正兒八經的事都還沒開始做。”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說:
人們寧願去關心一個蹩腳電影演員的吃喝拉撒和雞毛蒜皮,而不願意了解一個普通人波濤洶湧的內心......
想必,這就是忙熱搜的閒人的典型心態。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裡這樣寫過這樣的一段話:
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一刷熱點,就可以刷很久,甚至刷到廢寢忘食的地步。
看過國內一個知名的投資人說過一段話:
你要是想觀察社會,就去看看微博,特別是熱點話題下面的評論者,跟著他們的腳印,去看看他們的生活,就會發現,這些人沒幾個是像樣和靠譜的。並且,這其中還存在一個可怕的規律,評論者生活的不景氣程度,與他罵人的激烈程度,幾乎是成正比的。
深以為然。
吸引你眼球的各類熱搜信息,它用最簡介最吸引人的字眼調度你的注意力,把你的時間切割,讓你的精力分散。
一個人如果長期沉溺於這種碎片信息的飼養,追求短平快信息的刺激,他的人生還能價值幾何?
3
遠離說空話的閒人
自媒體人小北分享過一件事。
當年她宿舍裡的幾個姑娘立志一起考研,就約定好早上六點一起去圖書館佔座。
當大家都收拾好準備出發時,其中一個舍友李瑩卻依舊在睡夢中。小北她們試圖叫醒她。可李瑩就是無動於衷,上一秒嘴裡吆喝著“又起晚了”,下一秒又迅速回到夢中。
奇怪的是,有些時候李瑩還會埋怨小北她們拉幫結派,讓她自己一個人。
錄取結果公佈那天,大家約定好去學校門外的飯館兒好好搓一頓,唯有李瑩不願出席。
因為有些不甘心,李瑩說自己想試一次,於是一頭扎進二戰的渾水中。
小北她們為了讓她少走一些彎路,時常給她傳授一些經驗。
但讓人意外的是,李瑩依然無所作為,不思進取。
她的朋友圈每天都在刷屏,內容依舊是關於哪個明星離婚了,某某餐廳在打折,自己又買了什麼樣的新衣服。
最後一次,小北費勁口舌地開導她,把所有聽過的正能量的話都告訴她,但對方卻因為“自己追的劇馬上要更新了”而掛斷了電話。
看完真的是紮心,這是多少人真實的寫照。
有多少人曾經發誓,要早起看書,要運動健身,要放下手機早點睡覺……可這所有的願望在一次又一次的懈怠中慢慢變成了奢望。
就這樣,多少人喊著“上進”的口號,過著“最不上進”的人生,最後頹廢一生。
這樣的人,與之相處,只會拉低你的層次,讓你的世界越變越小。
經濟學裡有一個概念,叫機會成本。
也就是說,你選了一個東西,會放棄一個東西。被放棄的東西,其最大價值,就是機會成本。
精讀君在詞條《機會成本》中說過:任何的選擇,即便表面看沒成本,其實都有成本。
當你把你的“悠閒”耗費在一起毫無意義的事物上時,你也就失去了“努力”、“上進”的時間,你的人生也就會這樣一步一步變得平庸。
你的時間花在哪裡,你就是怎樣的人。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