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請別傷害他,有溫度的教養,才能養出溫暖的孩子
家有男孩請別傷害他,有溫度的教養,才能養出溫暖的孩子
說起男孩,每個父母心中都有一個理想的形象: 堅強、勇敢、懂事、敢於承擔責任…… 而實際呢? 哭起來比女孩還頻繁,動不動就紅了眼睛。 在幼稚園過獨木橋,移動起來像一隻蝸牛,半路還偶爾嚇得不敢動。 至於懂事,好像很多男孩的行為裡就沒有這個詞。全部是“搗蛋、叛逆、愛發脾氣”。 可是我們真的希望養出一個好的男孩。 因為他終有一天是要成長為一棵大樹的。 他會有自己的妻子、孩子,組建自己的家庭。 這麼廣闊的世界和殘酷的叢林法則下。 他終究要靠自己的能力立足。
如果一直不讓男孩哭,等於是給他安裝了一個定時炸彈。
01
上週末,我帶著5歲的兒子到社區花園蕩秋千。到了花園才發現秋千正被一對小姐妹玩著。兒子等了很久,沒見小姐姐下來。
於是我對兒子說:“咱們先去玩會兒別的,等小姐姐玩累了咱們再回來。“”
這時,秋千上的小女孩接著說道:“阿姨,我們還要玩很長時間呢。”
兒子一聽,眼淚吧嗒吧嗒地掉了下來,邊哭邊說:“我要蕩秋千,我就要蕩秋千。”
我剛要安慰孩子,旁邊的一位媽媽已經開口了: “小朋友,別哭了,男子漢要堅強哦。”
我朝她微笑了一下,抱了抱孩子說:“沒關係,你可以哭一會兒。”兒子一聽,哭聲提高了好幾倍。
這位媽媽對我說: “不能這樣慣孩子啊,我兒子從小就教育他,要像個男子漢。”
有那麼一瞬間,我不知道如何去和這位媽媽解釋關於男孩子哭的這個梗。我對她說:“男孩子哭一哭有好處”,得到的卻是意料之中的搖頭。
圖片來源: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在傳統觀念中,大家很容易接納女孩的哭,而男孩的哭則很容易被貼標籤:
男子漢不能哭,再哭就和女孩子一樣了!
沒出息,哭什麼哭!
不害臊,你個愛哭鬼!
尤其是第一句話,恐怕很多父母都對兒子說過吧。哭是每個孩子的權利,可是卻慢慢成為了女孩的“專利”。
其實,孩子和成年人一樣,他們的情緒也需要宣洩,而哭恰恰是表達內心需求、發洩情緒的最直接的一種表現方式,男孩也不例外。
圖片來源: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02
這兩天被一部電影《奇跡男孩》暖到了,觀影過程中我幾度哽咽。
主人公奧吉生下來就有嚴重缺陷,他一共經歷了 27 次手術,整張臉非常畸形,因此他一直帶著頭盔生活。
圖片來源:電影《奇跡男孩》
10歲以前奧吉一直和媽媽在家學習生活, 10歲以後,父母鼓勵他摘下頭盔,走進校園。
孰料,剛一入學,他就遭遇了滿滿的惡意。因為長相怪異,他被當成“怪物”,厭惡他的孩子,在他的衣帽間寫滿了“只要你消失,世界才正常”。
奧吉一下子被驚慌、害怕、難過擊垮了,他崩潰到嚎啕大哭。他告訴媽媽:“我努力假裝自己不醜,可事實並不是這樣。”
圖片來源:電影《奇跡男孩》
“大家會永遠看長相嗎?”面對兒子的哭泣,這位媽媽非常認真地回答道:“奧吉,你並不醜。”
聽到媽媽這麼說,奧吉哭著回應: “你會這麼說,是因為你是我媽媽。”
這時候,媽媽指著自己的皺紋,耐心地安慰他說: “你並不醜,我們每個人臉上都有痕跡,這是記錄我們人生軌跡的地圖。”
圖片來源:電影《奇跡男孩》
雖然奧吉在影片中哭了好幾場,但每次爸爸媽媽都會及時鼓勵他說:“當你被周圍不接納的時候,你就想像自己身處你喜歡的地方。”
最終,這個小男孩創造了奇跡。他不但接納了自己的負面情緒,而且還能平靜地看待自己的“奇特”相貌。更可貴的是,他積極陽光的心態改變了周圍人對他的看法,也贏得了同學的接納和尊重。
當再次被問到為什麼不整容時,他已經能笑著說: “嘿,這已經是整過好幾次的樣子了,我可是拼了命才讓自己這麼帥的!”
奧吉的人生雖然有缺陷,但卻是幸運的。因為活在了愛裡,他才收穫到了人生中最寶貴的“尊重”和“理解”。
更因為父母沒有打斷他的哭泣,讓他學會了怎麼和自己的情緒相處。
圖片來源:電影《當幸福來敲門》
03
起初,和大多數家長一樣, 為了把兒子培養成“男子漢”,我和老公也曾給兒子灌輸過這樣一種思想:
摔倒了自己爬起來,不要哭,因為你是男孩;和姐姐發生爭執,要讓著姐姐,不要生氣,要大度,因為你是男孩……
圖片來源:電影《懸崖上的金魚姬》
直到後來,學了兒童心理學後,我才恍然大悟,自己這種教養方式是不對的。
科學研究表明,男孩和女孩出生時開始,生理和心理特點本來就千差萬別。比如,男孩的腦幹中有更多的脊髓液,血液中的多巴胺也比女孩多,這樣的生理結構讓他們精力旺盛,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男孩子總是坐不住、愛動、破壞力強了。
而男孩的大腦額葉卻比女孩發展的慢,所以自控力比較弱,更容易衝動。
有科學家認為男孩不宜過早上學,因為在5、6歲時,男孩的大腦發育比女孩遲緩了6-12個月。 這一階段的男孩,雖然空間感和邏輯推理能力強於女孩, 但語言表達能力不強,記憶的深度和細緻度不夠,容易用較直接和極端的方式表達情感。
圖片來源:電影《懸崖上的金魚姬》
事實上,哭鬧,就是他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男孩經常發脾氣、哭鬧,是在向我們傳遞一種信號: 我需要安撫,需要被看見,需要被接納。
只是我們常常讀不懂孩子的這種 “情緒密碼”。而我們身上早就種下的 “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思想又會讓我們做出“止哭”的行為。
對孩子來說, 這個情緒出口一旦被阻塞,不良情緒就會換種形式發洩出來。對於男孩子而言,最直接的發洩方式就是 “暴力”,比如打架、摔東西等。
而更糟糕的是,一個小時候沒哭夠的男孩,長大後也會變成不會哭泣的男人。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這類不會哭的男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滅掉了負面情緒。
其實,情緒是滅不掉的,只是被表面的堅強給掩蓋了而已。而這種強撐的堅強,只是暫時性地把壞情緒給壓抑住了,但,它終歸還是會以另外的形式爆發。
就像前不久中興那位跳樓的工程師,我想如果他能放下男人的“堅強”,找個沒人的地方哭一場,宣洩一下心中的壓抑情緒,或許可以避免一場悲劇的發生。
圖片來源:電影《怦然心動》
04
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說,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學會與孩子共情。
面對一個哭泣不止的小男孩,請你冷靜下來,因為他需要你的接納。
圖片來源:電影《長江七號》
只有接納,才能正確解鎖孩子的 “情緒密碼”,在這一點上,其實是沒有性別之分的。面對一個在情緒管理和表達上都表現得“非常糟糕”的孩子,這樣的做法很值得一試:
“生氣時,你學著接受它,尊重它,然後慢慢放下。”
“如果你還是不開心,還是做不到,那就順其自然,我們依舊愛你。”
“你可以生氣,只是不要被這種情緒支配。”……
接納孩子的情緒,並讓孩子接納情緒、認同感受、承認願望,視頻中的例子就是非常好的闡釋。
帶孩子回味哭的整個過程,給情緒複盤。
蘇珊·大衛說,通過哭泣讓孩子認識情感,體會情緒波動,再慢慢學會控制情緒。
關於這一點,杜江的做法值得借鑑。
史蒂夫·比達爾夫說,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分離焦慮。而嗯哼恰巧就是個「分離焦慮症患兒」,在《爸爸去哪兒5》中,幾乎每次執行任務他都要哭。
在第六期節目中,面對因為分離焦慮再次哭泣的嗯哼,杜江和他好好地談了一次,他從第一次去捕魚說起,帶嗯哼複盤了自節目開播以來的幾次分離場景,慢慢地引導嗯哼走出了自己的情緒孤島。
科學家告訴我們,男孩子的右腦是負責處理情感的,這個區域較女孩子發展慢。 所以面對情緒,他們要麼大吼大叫,要麼生悶氣,要麼哭鬧不止。
作為父母,我們千萬不要急於給男孩貼標籤,說他們不大方,脾氣差,矯情,娘聲娘氣。
不是他們不夠好,只是他們還沒有準備好。我們要做的,是停下來等等他們,允許他們在自己的情緒裡待一會。
圖片來源:電影《懸崖上的金魚姬》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父母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德國心理學家卡蘿拉·舒斯特說, 其實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家長的情緒。
專家表示,家長應該接納自己因為孩子的哭而導致的焦慮,給自己留出調節情緒的時間。先安撫好自己心裡那只「暴怒」的小鹿,讓自己的情緒歸於「理智」,再去和孩子好好溝通。
養孩子是個慢功夫,家有男孩,更要多一點耐心。男人不易,趁他們還是男孩的時候,把哭的權利還給他們,告訴他們,想哭就哭吧,不要強憋著裝作很勇敢。
淚水的世界是多麼神秘啊,就允許他們多徜徉一會吧。
養育男孩不容易,把男孩培養成一個有責任、有擔當、有毅力的男子漢更不容易。家有男寶,任重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