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型人格的心理學解釋
心理學上認為,迴避型人格(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一種病態人格,又稱迴避型人格障礙或者逃避型人格,該人格最明顯的臨床特徵是自卑、逃避社交。
從某種意義上講,遠離塵世的人大多具有迴避型人格的某些特徵,具體有哪些表現呢?關於迴避型人格,《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一書中有過詳細的描述。
一、容易受到傷害
具有迴避型人格特徵的人往往內心脆弱,對外界的排斥極為敏感,並會擴大別人無意的傷害。除非確信能受到歡迎,否則,他們不願意與他人交往。他們極度自卑,並過度自我保護,他們幾乎不會主動克服困難,也從不會冒險,輕言放棄是常態。
二、內心孤單無助
他們大多孤身一人,除了父母至親,難有知心朋友或者伴侶,因為不能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他們長期情緒苦惱、精神狀態異常。
三、行為舉止退縮
他們敏感羞澀,極易自我否定,並總是逃避社交活動,在一些社交場合,他們總是選擇沉默不語。他們存在心理缺陷,導致他們內心深處深深的無力感,他們與社會始終格格不入,因為這個社會帶給了他們不安。
臨床心理學研究發現,這類人群幾乎無法承擔社會事務,也無法貢獻自身價值。他們與這個社會存在明顯的邊界感,導致了他們的社會融入度很低,一系列心理問題也就出現了。那麼,具有迴避型人格特徵的人,應該如何克服這種病態心理呢?
一、客觀認識自我
正確認識自我是關鍵,在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之前,首先要自我接納。即創造合理的外界環境,讓他們看到自身的長處,逐漸建立自信,慢慢消除自卑,從而提高自我評價。
二、進行心理治療
心理學上有一種恐懼症的系統脫敏療法,而這種關於恐懼症的療法對於迴避型人格也同樣適用,通過系統脫敏,可以讓他們克服內心的恐懼,慢慢適應社會環境。
三、嘗試深度社交
迴避型人格之所以逃避社交,其實是因為過度保護,防止自身受到傷害,他們可以嘗試通過網絡與外界接觸,然後在實際生活中循序漸進,克服人際交往的障礙,最終形成正常社交。
同時,可以多看看關於心理學、社會學、人際交往方面的書籍,通過書籍不斷調試自己內心的狀態,增長見識、開拓眼界,克服困難,讓書籍幫助自己走出迴避型人格的病態心理。
個體心理學觀點認為,我們的意識對於行為選擇具有決定性,從這個角度看,既然迴避型人格自卑且逃避社交,那麼,我們也就可以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深度社交在意識層面影響我們的決策,擺脫迴避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