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錯這五件事,孩子的睡眠平均少了1小時

2011年在睡眠醫學期刊中,有一篇跨國研究指出,亞裔國家孩子有較多的睡眠問題,特別是中國、台灣、香港……等。不少研究發現,孩子的睡眠問題與爸爸媽媽的情緒力是息息相關的,孩子不愛睡覺、睡不好,不僅會影響自己的情緒(焦躁愛哭)、行為(過動、不專心、搞破壞)、認知(記憶力、學習力)和健康等等。

更嚴重的是,也可能令媽媽產生憂鬱症狀,爸爸容易焦慮、有壓力感,而父母的情緒狀態又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品質,因此孩子的睡眠問題是全家人的問題,需要被重視。

孩子的睡眠正在減少中!?

根據2014年駱明潔發表的研究,台灣地區幼兒有太晚睡和夜間睡眠時數不足的睡眠問題,與美國學齡前幼兒相比,我們幼兒的夜間睡眠時數明顯少了1個小時,有趣的是,2012年澳洲的研究發現,我們這個世紀孩子的平均睡眠時間,相較於上個世紀,也明顯少了1個小時。

學者認為原因要歸咎於現代化的生活,夜晚大街小巷仍然有許多的招牌燈、車燈,燈火通明,家裡電視、日光燈、電腦、手機等等充斥的藍光,這些都不利於我們的腦產生褪黑激素。

依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NSF)和美國睡眠醫學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AASM)的建議,不同年紀每日需要的睡眠如下:

這些東西正在偷走孩子的睡眠!

一、3C產品:

2015年的研究發現,一歲的孩子晚上七點過後看螢幕,會影響夜間的睡眠長度。而Thompson和Christakis的研究也發現,4個月~3歲的孩子,每天看電視的時間越長,那麼小睡的作息和夜晚的睡眠會越不規律。

有許多研究也都證實,兒童觀看電視(或平板、手機),會影響孩子的睡眠品質、容易夜驚、噩夢、說夢話、難以入睡、睡眠時容易焦慮、早上起床易感到疲累…等問題,尤其觀看大人的節目(除體育台外)更加明顯,不論是被動觀看或主動觀看。

專家認為3C產品影響睡眠的原因有:

第一、在睡前接觸光線刺激,特別是藍光,會影響褪黑激素分泌,進而影響睡眠清醒的週期,變成不易入睡,也更晚起床。

第二、影片內容可能會有暴力、驚嚇等,會負向的影響孩子的情緒以及睡眠。

第三、會導致睡眠時間混亂、總時間減少。

第四、通常不控管孩子接觸3C家長,對於良好作息及睡眠習慣的建立也不會講究,因此孩子的睡眠狀態也容易不佳。

二、油炸食物

薯條、雞塊等速食,幾乎沒有一個小孩不愛,連很多不吃肉的孩子都愛吃雞塊,而這些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是需要更多時間消化,增加腸胃道的負擔,偏偏小孩容易接觸這些食物的時間通常是晚上了,因此會影響睡眠。

三、高蛋白食物

睡前別吃太多高蛋白食物(如晚餐多吃肉),因蛋白質中的酪胺酸,會促使大腦合成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這會增加警醒程度,減少睡意。而大量的「奶」也是屬於高蛋白,甚至有研究指出高蛋白食物會降低色氨酸(褪黑激素的前驅物)進入大腦,當然也就減少了孩子的睡意。

四、甜食、含糖飲料

含糖食物會使血糖波動變大,這樣的變化會影響睡意,此外,要代謝這些食物需要大量的維生素B群,B群具有安定神經、穩定情緒的功效,睡前的情緒不穩定,自然不易入睡。

五、大人的作息

現代社會,大人下班時間越來越晚,孩子本來七八點吃完晚餐,正要培養睡意,結果爸爸、或其他人回來了,對小孩而言真是越夜越美麗,睡意全消,更興奮的狀況下,睡覺時間自然就延後,再者,如果白天已被操到有點累,晚上硬撐著玩,半夜就容易有睡眠問題產生。

眾多睡眠問題背後的秘密

不同的睡眠問題,可能發生在不同的睡眠時期:

作惡夢:學齡兒童較常見,不過仍有約2~4%的幼稚園兒童會發生。孩子在作夢後常會被驚醒,也能夠很真實的描述剛剛的夢境,甚至要一下子才能了解原來剛剛是在作夢,其中包含許多負向情緒(如害怕、驚恐、生氣、或憤怒),因此可能會令孩子要花比較久的時間再度入睡。

解決方式:

*避免接觸有暴力、驚悚相關的電視、遊戲、書籍或影片等。

*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包括規律作息以及充足的睡眠。

.夜驚:以4~12歲最常見,但從嬰兒到成人也都有可能發生,可能會持續幾分鐘到一小時,發生當下孩子感覺是搞不清楚狀況、恐懼及躁動的。

.覺醒混淆:最常發生於嬰兒或學步兒,鮮少發生於大小孩,最大的特色就是發生當下,孩子是意識混亂的,而非恐懼,且有些動作產生,例如呻吟、哭泣或拍打,一般持續約10分鐘左右,但1~40分鐘都有可能。

.夢遊:一般4~6歲開始出現,最常發生於8~10歲的兒童。

以上的解決方式:

*充足的睡眠,因為睡眠不足時,會增加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導致以上睡眠問題產生。

*發生時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教育。

*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規律作息。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