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沒本事的人,越喜歡在背後說三道四
人與人之間,破壞信任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些是蓄謀已久,有些則是一念之差。
那如果你問我有沒有什麼方式,既是蓄謀已久,也屬於一念之差?
當然有,而且這種方式還普遍存在於交際群體之中,
這種方式,就是在別人背後說三道四。
一、既沒道理,更沒禮貌
說是蓄謀已久,一般需要在背後說三道四的人,往往對批評者早有怨言。
這也許是對方給自己造成了麻煩,也有可能是出於嫉妒或是某種很無聊的理由(比如單純的看不慣等等)
一旦這些人掌握了對方的“風吹草動”,必然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向他人傳播對方的種種不好的地方,這包括看似合理的推測,和完全不合理的謊言。
既是蓄謀已久,那為何又是一念之差呢?
這就要從人與人之間不同的道德觀上說起了。
有些人的道德意識很強,所以這些人有責任感,有擔當,他們會對自己的話負責,會對自己的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
有做的好的,就有做的差的。
那也有些人的道德意識薄弱,甚至他們心中只有“吃虧還是佔便宜”。在這些人眼中,道德就是阻礙自己“佔便宜”的說辭,所以這些人才表現出一種凡是都要討到好處,不能吃虧,更不能遭到他人批評或是不利於他的暗示。
如果說前者因為道德意識而擁有強大的自信和意志的話,
那麼後者,就是因為沒有自信也沒有意志,導致心智不成熟,且內心極其脆弱。
說完了道德觀,我們再談這“一念之差”就清楚的多了。
這個一念之差,並不是真的從字面上解釋的那般,是因為一個錯誤的念頭突然出現而導致令人後悔的行為。
這個一念之差,是源於對道德觀沒有要求,只要機會出現便“毫不避諱的展示出自己缺乏道德意識的辱人行為。”
這些人的一念之差,沒有錯的悔悟,只有自以為對的炫耀。
二、有什麼恩怨?
對於普通人來說,在群體之中體會的爾虞我詐,大多數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反過來想想,莫說是交際關係上,就連很多社會熱點事件,那些針鋒相對言論的背後,也並不存在什麼實質上的利益糾葛。
比如豆瓣的流浪地球事件即是如此。
兩邊各自操持著不同的理想信念(我本以為有對電影各項指標的具體評估,但事後發現那些具體的評估背後還是摻雜了不少赤裸裸的情感因素)進行著殊死對抗。
但更多的人,不是看客,就是不以為然:
畢竟大家該工作的工作,該學習的學習,沒有多少人有這等閒情逸致去在一個電影的評分標准上多費時間。
所以通過豆瓣的流浪地球事件我們不難看出這樣一個道理:
矛盾事出有因,但因是不是至關重要的,是不是一個很客觀很有立場與參照性,且具備現實意義的因,往往結果是令人失望的。
進一步說,很多人喜歡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中去強調一些問題的重要性,甚至還會刻意擴大甚至是扭曲事實,來對人造成既無必要亦無道理的麻煩:
除去那些涉及道德和法律糾紛之外的矛盾,
這年頭所謂最深的恩怨,
就是看不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