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吼,孩子越不聽話,心理學家:試試這5招,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你越吼,孩子越不聽話,心理學家:試試這5招,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孩子在4歲以後很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在家長看來,原來的乖寶寶開始變得不聽話了。不聽話甚至和大人唱反調,常常使家長大發雷霆,有時候會大打出手。有些家長會用慣用的方法: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這些方法看起來管用但是對孩子卻是有害處的。你越吼孩子越不聽話,試試這5招,一治一個准。
前段時間,有一個朋友跟我哭訴:
她家小孩痴迷上了佩奇,一打開動畫片就真正進入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看四隻豬的狀態,每次強行拉開都要大鬧天宮一番。
剛開始朋友還比較耐心地提醒一下,然而孩子跟個沒事人一樣,什麼都沒聽進去。
朋友一氣之下,朝著孩子大吼:你再看小豬佩奇,我就把你關到門外,你再也不許回來!!!
她家孩子嚇得愣住了,過了兩秒鐘才緩過神。
在那以後,孩子只要一聽到關門的聲音,眼裡就充滿了恐懼。
朋友一方面挺欣慰的,孩子在那以後,再也不敢不聽話了,但讓她難受的是,從那以後,孩子好像變得很怯懦。
朋友很後悔給孩子使用了不恰當的懲罰,但也很疑惑,孩子犯了錯該怎麼辦?不能吼,也不能打,小孩子會不會更倡狂?
對孩子說一句刻薄的話
要多少好話才能彌補?
當代知名心理學家、弗羅裡達州立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羅伊·鮑邁斯特曾在一篇被引用了超過5300次的重磅論文中指出,“壞的力量比好強”。
他說,人類的大腦生來更關注危險和消極的事物。這一點的進化意義非常突出——關注危險的事物更有利於早期人類的生存。
也就是說,從進化上來說,積極的事物和消極的事物無法互相抵消,因為它們對於大腦來說性質根本不同。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在網上買東西,多少條好評都比不過一條差評帶來的惡劣影響。那麼,對孩子說一句刻薄的話,要多少句好話才能彌補呢?
更可怕的是,長期的言語暴力的確會改變孩子的大腦,影響他們的智力。
哈佛醫學院附屬美國頂尖的精神病專科醫院——麥克萊恩醫院(McLean Hospital)精神病學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 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十幾年來,他的團隊對父母言語攻擊的長期傷害進行過大量研究。
他的團隊發現,父母如果經常用言語辱駡孩子,他們事後的安撫不會起到消除影響的作用。即使事後父母通過溫情脈脈彌補孩子,他們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依然無法煙消雲散。
你可能也有這樣的經歷——不管父母事前事後給過你多少好處,表揚了你多少次,但是他們說過的傷人的話留下的傷疤依然會時常作痛。
包括 Teicher 在內的許多學者的研究還發現,生命早期受到父母的言語暴力的孩子在成年後更有可能出現抑鬱症、焦慮症等精神問題。
經常被吼的孩子,真的會受傷
我的嬸嬸也有這樣的苦惱,小堂妹是個人來瘋。
平時一刻都停不下來,不是一直霹靂吧啦說個不停,問十萬個為什麼,就是跑來跑去一刻都安靜不下來。
嬸嬸要做自己的事,小堂妹也要粘著嬸嬸,去哪裡都不撒手,嬸嬸實在是太煩了,就經常忍不住吼小堂妹。
“你給我滾一邊去”“住嘴!說話那麼多”“你滾啦”
吼完小堂妹,嬸嬸又十分後悔,覺得自己很過分,但下一次小堂妹還是會犯錯,嬸嬸還是會繼續吼她。
我明白,嬸嬸是很愛小堂妹,很在乎小堂妹的。
但是別忘了,她可能忘了,孩子最信任、最愛的是爸爸媽媽,從爸媽口中大聲吼出來的,殺傷力會成倍增加!
經常被家長吼叫的孩子,很容易出現這些問題:
1 安全感缺失。
很多孩子在經歷多次“無緣無故”被吼的事情後,很容易不再信任父母,心中開始懷疑: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
最大的表現就是無論何時都戰戰兢兢,不敢做任何事情。
2 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哈佛醫學院附屬美國頂尖的精神病專科醫院精神病學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 認為,父母對孩子長期吼叫的確會改變孩子的大腦,影響他們的智力。
Teicher 的團隊分析了曾經遭受過父母言語暴力(吼叫、謾駡等)的年輕成年人的大腦,發現他們的韋尼克區(主要負責理解口語)和前額葉之間的連接減少。
而這兩個區域之間的連接越少,一個人的言語理解能力越差。
Teicher 說,“我認為這些人沒有發揮出他們的語言潛能。”
研究還發現,生命早期受到父母的言語暴力的孩子,在成年後更有可能出現抑鬱症、焦慮症等精神衛生問題。
不吼不叫的5大法則
下定決心不再吼孩子也許很容易,但脾氣上來了就是忍不住!
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
一邊忍不住發了火,緊接著又後悔內疚……
這是每個家長都經歷過又不斷在重複經歷的事情。
實際上,有一個“A-B-C-D-E法則”的法則,能立竿見影,不僅家長不會再吼孩子,還能讓孩子學會規矩。
到底什麼是“A-B-C-D-E法則”呢?
當你被孩子“激怒”的時候,不妨試試以下5個步驟:
1 自問(Ask)
當你發現自己在生氣的時候,不是立刻起身,而是搞清楚自己為什麼而生氣、憤怒,因為什麼想要通過大吼來發洩。
很有可能只是因為孩子不願意聽你的話,你就生氣了,而不是孩子做錯了什麼。
2 呼吸(Breath)
當孩子真的做了讓你不能忍受的事的時候,先深呼吸,轉移一下注意力,然後換個地方走動一下,不要急著發火。
小編有一位朋友就是採用了這個方法,每次孩子惹他生氣,他想破口大駡的時候,就會先起身,去別的地方深呼吸。然後就發現,自己沒有那麼憤怒了。
3 平靜自我(Calm yourself)
深呼吸過後,就要告訴自己,不著急發火。孩子可能是做錯了,但或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不要將“生氣值”主動升級,提醒自己要就事論事,而不能向孩子胡亂發一通火。
4 確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有時候孩子不聽話,可能是因為自己有特別的需求,這個時候你要先搞清楚,孩子到底想做什麼。
很多時候,孩子是沒法理解我們的話的,再多的吼,也只能徒勞,增加孩子的恐懼感。
不如觀察孩子不聽話背後的需求,比如我們要求孩子早上起床後必須看繪本,然而他可能更想看動畫片。
你可以用行動來陪孩子一起看繪本,動畫片放在別的時間看,說不定效果很好很多。
5 同理心(Empathize)
孩子跟大人不一樣,自控能力沒有那麼強。
每次孩子肯定想多玩耍,而不是按照大人要求,去做這做那的。
如果你能意識到這一點,情況就會好很多。
這時候,你把想讓孩子做的事,變得更有趣,就更容易吸引孩子去做了。
這麼做比口頭上的立規矩,以及“這不能做,那不能做”好理解多了。
每一個孩子,都是從懵懂無知的狀態中呱呱落地,繼而去適應這個既定世界的規則和邊界,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次試錯都是矯正自我的契機。
沒有不會犯錯就長大的孩子,但仍有很多自己在犯錯、卻不能容忍孩子犯錯的大人。
有的父母說“棍棒之下出孝子”,然而小編不這麼認為。
讓孩子懂規矩、懂自律,這事急不得。如果打一通、吼一通,孩子就都聽話了,也都能明白事理了,那育兒也未必太簡單了。
育兒其實也是潤物細無聲,你可以給孩子樹立威嚴,也可以在他犯錯以後適當地懲罰他。
但最重要的是,讓他學會自己承擔犯錯帶來的後果,慢慢的引導他走上正途,樹立自己的是非觀。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耐心地指導,細心地呵護,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包容,讓他學會自己承擔,慢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