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親近的人,越不能好好說話?原因只有一個(深度好文)

01

網友小寒跟男朋友性愛和諧。男朋友捨得為她花錢,對她好,想跟她結婚,可是他們說話總吵架。小寒問,不能好好說話,是不是因為不愛。

有個網友的回復特別神:你跟你媽不能好好說話,你覺得是你媽不愛你還是你不愛你媽?

雖然有點偷換概念,但我特別同意他的觀點:不能好好說話,絕對不代表不愛。

跟父母不能好好說話簡直是中國家庭的常態,甚至很多人跟父母無話可談。

而有多少人結婚以後,發現跟伴侶也越來越說不到一塊兒?我曾經跟你們一樣。

02

我先生大美是我見過的最能跟父母聊到一塊兒的成年人,尤其跟我婆婆,聊一兩個小時簡直是小菜。我婆婆主聊,大美主要負責點贊。

我婆婆有些觀點簡直可以用 「奇葩」 來形容。

她受過很多苦,個性頑固要強,骨子裡又跟大多數中國老人一樣悲觀懦弱,經常在家討論社會負面新聞,代入到我們孩子身上。

這樣聊天,我一分鐘都不能繼續下去。但大美可以前一分鐘跟她熱烈討論某個遊樂場衛生不好,安全隱患嚴重,點贊婆婆所說的「千萬別帶孩子去遊樂場」,後一分鐘就帶女兒去遊樂場了。

我問大美是如何做到這麼虛偽靈活的,他說:「沒必要去改變老人的觀點,自己心裡有數就行了。」

可即使情商這麼高的人,我們婚後還是出現過越來越說不到一塊,最後無話可話的瓶頸期。

我在人際交往中有一些明顯的特質:心直口快、黑白分明、嫉惡如仇,還有老大作風,總想指導別人。

所以當大美跟我說一件事的時候,我經常會毫不客氣地指出他的問題,我認為這樣可以幫助他,他卻越來越不願意跟我說話。

「你咋不說話?」

「沒什麼可說的。」

這兩句我們說得最多。

03

後來,我碰到很多讀者跟我討論這個問題:為什麼越親近的人越沒有共同語言?

我開始從無數表面看來各有不同,本質卻一樣的故事中反思,發現從無話不談到無話可說,中間的橋樑,不是不愛,而是爭執。

如何避免爭執?

先問問自己,你們為什麼交談。

你們不是薩特和波伏娃,居裡和居裡夫人,柯林頓和希拉裡,生活中 90% 的語言交流都是雞毛蒜皮兒的小事兒與情緒化的發洩,無關靈魂深處的拷問和影響人類前途的探討。

對於這些隨便說說的話,完全不必上升到三觀與對錯。

他隨便說說,你隨便聽聽,是親密關係中最偉大的交流和最深刻的愛護。

其次,你要明白,不是他變了或是你變了,而是關係越親近,越容易在對方面前暴露槽點。

我們願意跟一個人保持親密的關係,不僅僅因為他是我們的什麼人,更因為在他面前,我們感覺舒服和放鬆。在親密的人面前都不能隨便說說傻話、蠢話、氣話,人活著跟蠟像有什麼區別?

如果親密關係的一方或者雙方,喜歡抓住對方語言中的槽點,爭論、質疑、指導、批評,兩人之間的共同語言就會越來越少。

在外面字斟句酌已經夠累了,回家還要繼續燒腦,沉默是最好的選擇。

04

何炅老師有一段話說得特別好。

親密關係最重要的不是外貌,不是麵包,甚至不是忠誠與否,而是分享。

如果不分享,兩人在同一屋簷下也會像陌生人一樣,而這種強大的空虛感,最傷感情。

語言交流是最重要的分享方式。相愛的人不能好好說話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不明白大多數的語言是為了分享,而不是討論和討教。

想清楚這一點,我跟大美的關係就破冰了。

我開始由強勢的指導者,變成柔軟的傾聽者;珍惜他對我說的那些幼稚、衝動、偏激的話;感謝他跟我分享那些見不得人的情緒……

要知道作為神秘的天蠍座,他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就是蠟像本人。

05

不要動不動在親密關係中談三觀。

非要談的話,最重要的三觀也不是串串算不算火鍋,說老闆的壞話是不是慫包,而是懂得自省與感恩,明白親密比正確重要,包容比改造重要。

只有對方願意向你打開自己,你才能對他產生影響,別等他的城門關了,你才哭天搶地去捶門。

我一個親戚家的孩子,已經兩年沒主動跟父親說話了。

他說:「我把他當老爸,他把我當孫子,一言不和就把我訓得跟孫子一樣。」

他爸則說:「你瞧他一天到晚都在想啥,我就看不慣。」

你看不慣,他就會離開你、疏遠你,而不是變成你希望他成為的那個人。

不懂愛的人,總是太喜歡爭對錯、談觀點,而不是用心去感受親密關係中最可貴的東西——分享。

無論母子一場,還是夫妻一世,所謂親密,就是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願意感知你的喜怒哀樂。

因為我相信洗個熱水澡、睡個甜美覺之後,你對這個世界的憤怒和失望都會消失無蹤。

你言語中所有的慫與惡,只是暫時的衝動,而不是長久的三觀。感謝你的信任,讓我看到這份脆弱,看到像傻瓜一樣的你。

親密,不是永遠在對方面前表現最好的一面,而是不憚於表現最壞的那一面。

來源網址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