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一個人會不會賺錢、能不能賺到錢,先看這一點,太精闢了!
先給大家講這樣一個例子,如果老闆要求小A和小B負責邀請一百位嘉賓參加公司的某項活動,小A不吃不喝的分發出去了上千張邀請函,最後跟領導說只有幾個人回復。
而小B仔細的了解參與者的剛需是什麼,成功吸引到他們的關注,不過幾天就完成了領導的任務。
如果你是老闆,你會重用哪個人?說白了他倆的區別,就在於一個是做了,而另一個是做到了。
在經濟時代, “聽命行事”的員工已經失去競爭優勢了,現在越是混得好的人,他們越是善於主動接受工作,從不主張蠻乾而是懂得巧干,最終實現領導的要求。
01.
著名的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說:“有兩種人注定一事無成,一種是除非別人要他去做,否則絕不會主動做事的人;另外一種人則是即使別人要他做,他也做不好事情的人。
那些不需要別人催促,就會主動去做應該做的事,而且不會半途而廢的人必定成功,這種人懂得要求自己多努力一點多付出一點,而且比別人預期的還要多。”
先給大家講這麼一個故事,有三個人甲乙丙去一家公司應聘,面試通過之後被帶到一處工地。那兒有一篇亂七八糟的磚瓦,經理安排他們先把這些磚瓦擺放整齊。
經理剛走,甲和乙就表示不知道為什麼就被安排來做苦力,只有丙說“既然讓我們幹,我們就開始乾吧”。不一會經理過來了,看丙還有十幾塊磚塊就搬完了,而甲和乙還有一大半。
於是經理就說“大家先休息吧,下午繼續”。剛說完甲和乙就扔掉了手裡的磚,如釋重負。只有丙堅持著把剩下的也都給搬完了。最後經理宣布丙過了第三輪的面試。
02
其實故事雖然很簡單,但卻能代表職場上的大多人,有些人接到任務之後推三阻四、拖延到最後才敷衍執行。更有些人老闆在與不在的表現完全不同,工作如同作秀。
還有一種,老闆讓幹什麼就乾什麼,多一點就不願意幹、就覺得吃虧的人,這三種人就是典型的“打工者思維”。
而那些真正能混得好的人,他們都會主動去工作,並且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給做好。心理學上有個管窺效應說的非常好,人通過一根管子在看東西,那管子以外的東西是看不見的。
360公司的創始人周鴻禕在回顧過去的時候,他表示:“你混日子,就是日子混你,你自己就是輸家。
無論是在方正給國家打工,還是在雅虎給外國人打工,我都跟別人不一樣,我從來不覺得在給他們打工,可能我真的是特自信,我覺得我在為自己幹。
因為乾任何一件事首先考慮的是,我通過乾這件事能學到什麼東西。”
人之所以不一樣,都是因為思維的層次不一樣。判斷一個人有沒有賺錢的能力,往往就看他帶著什麼思維混職場。
永遠不要覺得多幹是吃虧,僥倖少做是幸運,只有學會主動接受工作、主動提升自己,才能從思想上改變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格局大、受器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