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後,周星馳終於在《新喜劇之王》中回應了當年他埋下的伏筆
二十年後,周星馳終於在《新喜劇之王》中回應了當年他埋下的伏筆
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了新喜劇之王的預告,有網友說,看預告時,第一遍看,笑了;第二遍看,淚在打轉。
確實,小鑑第一遍看時,似乎是還沒反應過來,單純被預告中的某些笑點逗樂,但回過味來,眼眶就不自覺地在發燙了……
又是熟悉的周星馳電影,這一次還是聚焦於小人物——影片的女主,很平凡,是個在劇組跑龍套的小演員,或許還不夠格被稱為演員。
預告中有兩個片段特別讓人印象深刻:一個是父親強勢反對,甚至揚言要把女兒趕出家門,另一個是父親看著影片,流下了淚水。
第一個鏡頭裡,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女兒的頭上似乎縫著一把菜刀,畫面滑稽可笑,但父女間的氣氛卻是劍拔弩張。
另一個鏡頭裡,女兒出現在熒幕上,但父親,看到女兒跑龍套,被人暴打,忍不住在電影院中痛哭。影院中的人聲嘈雜,與父親的,無聲流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小鑑之所以感到鼻子酸,並非是因為鏡頭中,父親流下的淚,而是因為,在父親看到這一幕前,女兒打電話回家時,明明才遭過冷眼挨過罵,正卸著人不人鬼不鬼的妝,嘴裡卻說著:“挺好的,媽,這兒每個人都很喜歡我。”
女主打電話的樣子不就像極了常年在外拼搏、每每打電話給家裡都是報喜不報憂的我們嗎?
相信評論中說看到哭的人,那一瞬間的眼酸,都不僅僅是為了片中的女主角。
小鑑想起了曾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的提問: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報喜不報憂?
在預告中,小鑑找到了答案。也正是因為這樣,小鑑選擇了大年初一,帶著父母,走進電影院。
報喜不報憂的我們,自然是為了父母少點憂。父母辛辛苦苦一輩子,怎麼忍心到老了還讓他們為我們的事情去操心?
但影片卻告訴了我們,當我們只報喜的時候,父母——
他們會想辦法去了解我們真實的生活。這種真實,是來不及經過我們的話術去藻飾的赤裸裸的真實。
當了解完我們的真實,這個時候,這種報喜不報憂就不再是單方面的,慢慢的父母也學會了我們的“懂事”。
所以,父親反對女兒,甚至像個不通情理的反派一樣橫亙在女主追逐夢想的路上——“我沒有生過你”。
但看到父親的淚,就會明白,父親並不是單純地反對女兒的夢想,而是因為看到女兒在鏡頭中經歷的,以及自己偷偷去了解到的女兒工作的場景,猜到了女兒在電話裡隱瞞了的苦。
父親看似蠻橫,實際上也像女兒一般——女兒害怕父母知道這些事,父母也害怕女兒知道他們已經知道了這些事,所以父親只好
用蠻橫不講理的方式來實現覆蓋在女兒的隱瞞之上的隱瞞。但誤會就是這樣產生的,女兒因此以為父親不理解不支持自己,於是更害怕父親知道更多自己工作的“真相”後更加反對自己,因此學會了更多的“我過得很好”,父母……就這樣,在這種相互的“懂事”中,產生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更深的猜疑鏈。
報喜不報憂,父母的擔憂並不會減少,我們更是產生了父母並不理解我們的誤解。
但其實,不管父母是贊同還是反對我們,是懂得還是不理解我們,他們對我們的種種選擇的反應背後,都寫著一個愛字。
周星馳在影片中用短短的幾個畫面就將父母與在外拼搏的子女間的情感牽絆交代得清清楚楚,像極了中國畫中的白描,寥寥幾筆而境界全出。而這,就是周星馳擅長的敘事方式。
曾經,他“講”《喜劇之王》,用簡單的幾個鏡頭就將柳飄飄這個人物在最後實現了形象逆轉,將一個愛情故事勾勒得逗人笑也戳人淚。
如今,《新喜劇之王》脫胎於《喜劇之王》,小鑑又在其中看到了這種相似的“筆法”,另外,影片中閃過的諸多鏡頭都給了小鑑一種熟悉感。
尹天仇有本《演員的自我修養》,在片中,女主也曾拿著它走過。當然,這只是在外在的,內裡,新片的女主和尹天仇也有相同的執著——都有一種對演戲的強烈的熱愛。
《喜劇之王》中尹天仇對柳飄飄喊出的那句“我養你”啊,經典到在如今仍不斷被人重復提及。影片中也出現了——
同樣的著裝,甚至同樣的鏡頭調度的方式……
還有相同的踩腳畫面,甚至踩的還是當年的同一個人……
類似的“復刻”鏡頭如果用心找可以找出很多,大家若是在電影中找到了也可以來和小鑑對答案。
但小鑑要強調的是,看完影片大家就會知道,周星馳緣何有這樣的勇氣來重現當年的一幕又一幕。
在這裡,小鑑想到了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就好像是開卷考試一樣,《喜劇之王》是教材,周星馳就是出卷老師,考卷是《新喜劇之王》。開考鈴聲響起,周星馳站在幕後對大家說:你們盡管找,寫對了算我輸。
表面上之所以敢有如此多雷同的形似,那是因為電影的內裡有不同的靈魂。
不同於當初,這一次,是夢想為主、親情為輔的兩線並行——父親的執意阻撓與女主的堅決追夢看似相悖,最終卻因女主的圓夢而實現了某種融合。
夢想在明,親情雖只是附著在劇情裡,卻以草蛇灰線的方式貫穿始終,給屏幕前的你我以思考、感動和啟迪。
這就是周星馳敢“復刻”自己的原因——這是星爺給我們的經典重溫,更是星爺自己作為中國電影的一個特殊符號所獨有的自信。他有能力用相同的元素構築一個內核截然不同的故事,帶給我們別樣的啟發。
而親情只是一條副線,是一條比當初尹天仇與柳飄飄的愛情線更不起眼的副線,但周星馳尚能完成至此,那麼故事的主線呢?
《喜劇之王》中,最後的結局是尹天仇與柳飄飄一起牽手演出話劇《雷雨》。它以愛情的圓滿取代了夢想的不圓滿,以happy ending的方式使觀眾忘記了追問。但小人物逐夢的盡頭,那個答案周星馳最終還是沒有交給我們。
在《新喜劇之王》中,周星馳實現了對自己的顛覆,也回應了二十年前埋下的那個伏筆。
這一次,不再是以表面的圓滿來支撐夢想的不圓滿,小人物逐夢的盡頭不再是妥協。但在小鑑看來,周星馳卻以一種劍走偏鋒的、甚至是荒誕的方式將那個結果弱化了。
答案看似被掩蓋,但掩蓋答案的動機背後,恰恰藏著的是真正的答案。
這個答案,小鑑留給大家自己去影院揭曉。也希望大家在歡笑之余,能夠靜下心來找到那個答案。
很多人談到周星馳的電影風格,更多的是說他作為演員、導演的自我修養——他對自己的高標准與嚴要求。
但實際上,周星馳電影在小鑑看來,最可貴的,除了用心、用“嚴苛”所做出的品質,還應當是他能夠用最有限的篇幅,草蛇灰線的方式,卻輕易賺得觀眾的笑與淚。
在笑與淚中,藏著的是一個又一個的隱喻,甚至知乎上還有許多網友為周星馳的電影開了很多分析帖。
拍喜劇電影或許不難,但難就難在如何在喜劇電影背後實現價值觀的輸出,而這恰恰是喜劇電影的核心。如今喜劇電影市場疲軟,已經許久不見爆款,恰恰是出於此——僅僅浮在表面的電影觀眾並不會買單。
但周星馳的電影並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樂呵,他愛拍小人物,他更是把人生的哲思都放在了小人物的命運中。在《新喜劇之王》裡,他以看似戲謔的方式描畫著女主的逐夢之路——
家庭團圓聚餐時頭上頂著把刀;
父親氣到跳腳她卻還想要記錄父親此刻的情緒用來學習;
終於鼓起勇氣向一直有隔閡的父親表達愛意時……一句“我愛你”變成了“去你媽的”。
這一個個荒誕的片段,分分鐘足以使觀眾開懷的大笑,卻決不會招來觀眾戲謔的嘲笑。只因為,電影聚焦的是平凡的小人物,但再平凡的人在追夢面前都是平等的,在親情面前也是共通的——之於片中的女主,更之於現實中每個平凡但又不甘於平凡的你我他。
就像知乎網友所說的,你笑的時候,周星馳是無釐頭的喜劇,你落淚的時候,周星馳是傷感的成人童話。
他在喜劇中最終實現了價值觀的回歸。
二十年前,周星馳在熒屏前,用一部《喜劇之王》告訴了我們,他可以拍好愛情;二十年後,他包攬幕後——出品人、導演、編劇,他用《新喜劇之王》告訴我們,他也能講好親情。
不破不立,這才是熟悉的星爺解構式電影。
總而言之,這樣的電影,既能給在佳節時分給人以歡笑,又能在歡笑之余給人以力量與啟迪,這才是適合全家觀看的春節檔的正確打開方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