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人到中年後,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普遍過得更好

傳統觀念認為,一個家庭中至少要有兩個孩子,最初的幾年可能面臨一定的生活壓力,但是,在孩子成年以後,整個家庭的幸福感會更高。因為將有更多的人為家庭分擔經濟壓力,將有更多的人照顧、贍養家中的老人。

現代社會,這種觀念似乎發生了巨變,一項社會學調查顯示,人到中年後,那些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生活往往更加幸福,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心理學家:人到中年後,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普遍過得更好

責任分散效應

首先,雖然更多的子女的確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擔贍養老人的壓力,但是,相互之間會存在“責任分散”。責任分散效應源自一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研究人員讓一群陌生人建立討論組,互相通電話、聊天。

其中,有一個人是事先安排好的托,他在通話的過程中會假裝突然發作哮喘病,尋求其他人的幫助。結果發現,當討論組中只有一個參與者與托時,參與者會馬上做出反應,緊急中斷實驗去幫助對方。而隨著討論組人數的增多,幫助對方的反應時長反而增加了,這就是“責任分散”效應。

隨著討論組的人數越來越多,人們會覺得,就算自己不行動,也會有別人站出來。然而,當大家都抱著這種旁觀者心理時,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反而無法及時得到救助了。

心理學家:人到中年後,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普遍過得更好

同理,當一個家庭中的子女多起來時,相互之間也可能會產生“責任分散”。當父母需要陪伴、照顧時,他們會想反正自己不是家裡唯一的孩子,於是把期望寄託到對方身上,而減少自己的責任感。

最後很可能由於互相推脫,反而沒有人照顧自己的父母,相反,當一個家庭中只有一個孩子時,他會知道照顧父母的責任只能由自己承擔,因此也就不會推脫,能對父母的需求作出更及時的反應。

心理學家:人到中年後,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普遍過得更好

家庭壓力小

其次,人到中年之後,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往往壓力更小。家庭中只有一個孩子時,父母能夠花更多的時間在他們身上,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與愛護,也有更多的經濟條件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

並且,兒子在婚姻中往往會承擔更多的經濟責任,少不了父母的經濟支持。因此,一個家庭中如果有多個男孩,父母往往就不能很好的兼顧了,家庭生活質量也會隨之下降。

心理學家:人到中年後,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普遍過得更好

精力投注

畢竟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家長為之付出更多的精力,才能使孩子收穫更多的愛與支持。因此,在考慮培養下一代的問題時,不應該只注重數量,更應注重質量。與其勉強把幾個孩子拉扯大,不如花更多的心思與愛去投注到一個孩子身上。

心理學家:人到中年後,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普遍過得更好

總的來說,那些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過得普遍較好。一方面,孩子會義無反顧的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不會糾結自己與兄妹的利益關係。

另一方面,父母也能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與支持,讓他們更好的成長。並且,如今社會,中年人生活基本穩定,無需向子女索求什麼,因此,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會有更小的生活壓力,過得更加輕鬆。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