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分手傷的不是心,你知道嗎?
我們常常形容,和心愛的人分手,會心痛,會傷心,但最近網上的一篇文章說,分手最傷的不是心,而是腦。
腦神經科學家通過大腦掃描發現,人在沉迷愛情時興奮的區域,和吸食海洛因時興奮的區域是一致的。
比如,剛談戀愛時就和剛吸毒一樣,大腦的獎勵神經被打開,反復釋放快樂激素多巴胺,推動我們天天跟愛人黏在一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上癮。
但是,分手以後呢?
大腦依然希望得到多巴胺的獎勵,但現實不允許了呀,這就好比癮君子沒了毒品一樣,大腦神經會激勵你做各種傻事,比如拼命給前任打電話,酒吧買醉,甚至找一夜情。
然而分手以後,大腦裡控制疼痛的系統也被激活,能影響到心臟、消化和免疫系統,心痛的感覺,就是這麼來的。
不過你也別太擔心,大腦最終會控制住混亂的神經系統,一切會回歸正常。
那些脆弱的、深愛著前任的人
相親相愛需要兩廂情願,分手卻不一定。雙方都想分手、都覺得關係是雞肋的,僅佔分手的三分之一。
另外三分之二,都是一人想分,一人還愛著。
這種情況下,愛就容易轉換為恨。
愛的反面不是恨,是淡漠,愛恨往往是一體的。
那麼,與前任保持友誼關係真的是個好主意嗎?
就算上述我們提到了很多能夠在戀情結束後保持友誼的因素,但這並不意味著做朋友就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前任曾經因為欺騙、虐待而深深傷害過你,那麼做朋友可能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我們討論的是,在雙方並不想變成完全的陌生人,但都猶豫不決的情況下,分手後保持友誼是不是個明智的決策?
當然這是個因人而異的選擇。
很多人認為,與前任做朋友意味著你很成熟,能夠處理好人際關係。
但大多數人還是會有顧慮:
擔心現任的情緒、怕尷尬、怕麻煩等等。
和前任做朋友,並不意味著要到密友那樣親密無間;
不做朋友,也不一定就要撕破臉。
當我們結束一段戀情後,把握好與前任明確的邊界很重要。
尊重對方的邊界,有所不為,也防止對方突破自己的邊界,才能不傷害任何一個人。
各自分開生活,但在一些公共場合保持友好態度,也許是一個折中的選擇。
比起深愛來,分手更能體現一個人的素質和人品。
我想告訴那些不甘心的夫妻:如果你經歷著一段糟糕的婚姻,那現在請試著問自己兩個問題:
●這段婚姻是否能讓你獲得更持久更強烈的快樂,而不是相反?
●這段婚姻是否能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而不是更壞?
若答案是否定的,那離婚就是最好的選擇。
有一些女人可能有著這樣的顧忌:
“離婚了,找不到更好的人咋辦?”
“離婚了,我又遇到渣男怎麼辦?”
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
我就告訴你一句話:“離婚是為了離開一個糟糕的環境,而不是為了去找一個更好的人,就像丟垃圾,只是為了丟垃圾而已。
跟以後能不能買到好東西是兩碼事。”
一方提出分手,另一方便尋死覓活,或者採取極端的方式威脅,這樣一來一方就會被對方的執著打動,因而同情或可憐他,認為這樣的愛才是令人感動的,於是兩人再次和好,怎麼辦?
這樣的東西根本不是什麼愛,因此而感動的人完全是把同情和愛混淆了。
我們每天唱著分手需要體面,也知道分手時應該心懷感激地給彼此的愛一個美麗的結局,但當處在分手的癲狂時,分手就不再是說散就散的事情了。
揮別前任,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也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真正放下。
所以有人說:戀愛的時候,就要懂得珍惜,分手了之後,就不要繼續糾纏。不管是以什麼方式分手,分手就是分手,不要走回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