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並不孤獨,它可以提升你的人生層次!

獨處是一種處世的態度,

是一種身心的自我調整。

更是一種獨立人格的體現。

獨處不是孤僻不是孤獨,

獨處可以是一種愛好,

獨處時可以思考,可以回歸本真,

可以使身心得到應有的調節,

獨處更是一種藝術。

在我們的生活中,

很多人非常害怕獨處。

害怕一個人走在路上被人看到,

認為自己是不受歡迎的、不合群的。

一個人呆著就感到非常的無聊,

不知道幹什麼,甚至感到慌張,

總是想要找人陪著。

對於這一點,我想說的是,

獨處也是一種能力,

和同人交往的能力一樣重要。

這並不代表追求獨處的人就不合群,

只是我們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知道為了得到想要的需要適時地放棄表面的合群。

比如,一群人在討論去唱歌、聚餐,

你並不喜歡這種形式的連結,

你在這樣的環境中非常地煎熬,

但是你為了合群,為了大家不孤立你,

你不敢說自己不喜歡,

就這樣耗費了自己的時間。

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獨,

合群是內心的孤獨。

真正的合群是志同道合的一群人

一起做一件事,

到了散場的時候還是獨處去做各自的事情。

獨處的這段時間是非常重要的,

你可以高效地做很多事。

比如:

1、獨立思考

非常吵鬧的時候我想我們的心是靜不下來的,

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才會去深度思考。

詹宏志說,“獨處與獨立思考,

是一體的兩面。

現代人不但沒有機會獨處,不懂得獨處,

甚至用各種方法逃避獨處…

正是因為缺乏獨處,

不懂獨處,現代人失去了

從自己的經驗發出思索的機會,

只好不停地進入人群,

去確認其他人是否和自己想得一樣。”

在心理學測驗中也同樣表明了

人由於“巴納姆效應”容易受他人資訊的影響,

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

比如讓測試者做人格測驗,

給出兩份調查表,一份是測試者自己的,

一份是人均測試的結果,測試者會選擇後者,

認為這份結果更符合自己的人格特徵。

2、提升自己

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可以看書、

聽歌、做運動以及學習課程

等對自己進行自我提升。

3、做最開心的自己

一個人的時候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想是什麼狀態就是什麼狀態,

想去哪裡就去哪裡,

想什麼時候出發就什麼時候出發。

不必在意他人的眼光、

不必在意他人的想法,

可以獲得最大限度的自由。

怎樣才能得到

更多的獨處時間?

1、拒絕無效社交

我們總說要建立人脈,

人脈對自己事業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但是如果你連結的人脈都是無效的,

每天就只是消耗了你的時間而已。

對於經常性的、人數眾多的聚餐不去也罷,

對於每天毫無意義的尬聊不聊也罷。

這樣可以大大增加獨處的時間。

2、不因為寂寞去建立關係

很多人獨處時覺得很孤獨,

沒有意思,不知道幹什麼,

就總想去結交朋友,去談戀愛。

這樣建立的關係太過功利性,

沒幾天你也會感到索然無味。

人生來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你要習慣這種孤獨的感覺,

一個人才是常態。

3、刻意製造獨處時間

我有時候很合群,

和幾個朋友一起出去玩耍,一起上下班。

但是我內心會有種焦慮感,

覺得自己很久沒有思考了。

我就會對朋友們說今天我想自己走,

一個人走路的時候

我就會思考人生和工作上的事情,

往往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4、不沉迷於手機

玩手機會讓我們把本該做的事情一拖再拖,

不願意放下手機,仿佛陷入了手機當中。

遠離人群和手機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是卻是一件需要我們修煉的能力。

祝大家都能學會獨處,

享受獨處的時光。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