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叫孩子放下手機!大人的耐心和同理,陪孩子養成多元閱讀素養

能讀和讀懂差別在哪裡?閱讀習慣和有品質的閱讀怎麼衡量?3C產品真的是閱讀習慣的殺手?國際素養協會執行總監瑪西‧克雷格‧波斯特來台演講以家長身分呼籲,強迫青少年放下手機不是辦法,要成為孩子使用多元閱讀媒介的典範!

不叫孩子放下手機!大人的耐心和同理,陪孩子養成多元閱讀素養

國際素養協會(ILA, IRA前身)執行總監瑪西‧克雷格‧波斯特來台分享從閱讀到素養的變革與思考,更呼籲教育者和父母,不要抗拒科技及陪伴孩子一起建立多元閱讀素養。劉潔萱攝

閱讀理解、科技生活等等百百種的問題不只是教育者、家長心中的矛盾,也是國際素養協會(International Literacy Association,前國際閱讀協會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近年來不斷省思的議題,國際素養協會執行總監瑪西‧克雷格‧波斯特(Marcie Craig Post)受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之邀來台分享,他們回顧過去60幾年協會的累積,決定更改協會名稱重新調整目標的實質行動,從識字、閱讀到素養,呼籲全球不同地區、跨層級的教育體系,重新檢視我們對於閱讀(Reading)、對於學習的看法。

以下是親子天下的專訪:

Q: 素養與閱讀的關係是什麼?閱讀素養在各領域又怎麼培養?

A: 素養是關係建立、職場競爭力、產出能力,它代表著個人與訊息的互動、甚至是與群體和環境的互動。閱讀是素養養成的基本能力,孩子更要能我思(think)、我信(believe)、我有意見(opinion),理解(comprehension)和表達,才應該是我們在培養孩子素養的關鍵指標。當孩子能消化訊息、思考並且回應所吸取的訊息、再以說或寫的方式表達,才能算「讀懂」,也才有學習。

學習當然有很多領域,素養當然不光是語言教師在教室裡帶我們刻板印象中的閱讀就能培養,這仰賴每一科教師的教學和表達功力。我常遇到數學或自然老師跟我說「我不會教閱讀,我不是語文老師」,但是,孩子數學閱讀素養不好會發生甚麼事?舉例來說,很多孩子不會解決數學問題是因為看不太懂題目,這必須由數學老師用不同方式在課堂上詮釋、帶著孩子釐清那些用來描述數學含意的文字,這絕非靠語文老師解釋單字詞就能解決的。

A: 教師在教室閱讀氣氛佈置上要用點心思,每個領域都是。我們觀察幾所成功的學校,發現他們的教師都對兒童認知發展有很深的理解,而且並不執行單一的閱讀教學策略。教師們都會一邊觀察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進度,並都能適時給予合適的素材和教學介入。教師不僅都很鼓勵孩子討論閱讀學習內容,也都用不一樣的方式,鼓勵孩子寫下、講出感受。

不僅如此,學校領導層級也必須要有素養的概念以及實質支持。我們研究發現,學生學習成效高的學校,不僅教室內的教學品質高,資深教師都能與年輕教師相互交流、傳承交換經驗,再來就是辦學管理上一定要支持素養教育。

Q: 從「閱讀Reading」到「素養Literacy」,你們觀察到什麼?遇到什麼挑戰?

A:全世界都因數位網路改變生活,我們的思維和定位也要跟著調整。

IRA/ILA曾是具聲望的閱讀教育實體平台,來自各地的教育者為了期刊研究、為了專業資訊交流共襄盛舉。協會在2006年時繳費會員數量達到巔峰,但之後就是無止盡的下坡,加上隨著《沒有孩子落後法 No Child Left Behind》下的《Reading First》計畫結束,很多老師失去補助更讓我們流失會員。但是與全世界出版界一樣,網路興起才是最大的瓶頸,無法吸引年輕世代加入我們,因為大家開始不用實體協會就可以建立各式各樣交流平台,他們甚至不用付費就能有專業等級的交流。

紙本的閱讀習慣和玻璃螢幕的閱讀習慣差別在哪裡?新的生活習慣、思維,並不是丟掉過去或是焦慮被取代。跳脫「權威」地位的思考,我們重新找出協會價值、閱讀教育價值,我們重新投入、研究了解新生代的價值觀、重塑價值,才能找到與現代族群的連結(Relevance),也是我們更名很大的推力。走到今天,三年為週期做研究、每五年發表素養研究成果,能有自信的說,我們仍是一個關於素養、閱讀、寫作教學非常值得信賴的專業訊息來源。

Q: 快速數位革命下,如何幫助孩子建立閱讀習慣?

A:大人都是跟著紙本書長大的,對紙本書的情感深厚,然而,當代閱讀不同等於紙本書。圖片、影音等通通都是閱讀素材,重點是大人們怎麼和孩子一起思考怎麼使用科技,換言之,大人們你拿手機讀了什麼、做了什麼?大人要有閱讀習慣的樣子,不論是你讀紙本書的樣子、或是用科技產品閱讀的樣子,都要成為孩子的典範、讓孩子看得見並且記得你閱讀的樣子。

我不會要求孩子放下3C產品,而是我們都要一起學習適應怎麼對的使用。數位科技進步之快、網路社群平台生活變換萬千,我們都來不及真正學會使用科技、也來不及建立真正的社會或是生活操作的規範,很多現場40歲左右或以上的教師因為一直無法適應和建立好的使用態度,就直接禁止學生使用,但是這樣完全關上了與整個新時代溝通、了解的大門。

這就和推廣閱讀一樣,紙本書的觸感、氣味都不會被取代,但是我們必須去了解、同理現代年輕教師、年齡更小的孩子能以更多的選擇去培養閱讀素養。

Q:看小說能培養學習素養嗎?

A:學習到了最後,並不是只有知識的汲取和再闡釋,教育和學習更深層的意義,還是要能培養出「人」。近年新加坡的教育品質在近年國際評比當中獲得一片勝利,然而,我們跟新加坡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他們自己調查結果,讓團隊擔憂教出來的優秀孩子缺乏對人的同理心。然而,我們好奇的,不是他們到底讀了什麼,是他們沒讀什麼?才發現,他們不太看小說啊!

平常知識含量高的文章可以讓你短時間內知道很多事情,而小說看似輕鬆休閒、比較沒有學習目的,但它的威力在於它有架構、有主軸,劇情和人物性格充滿書頁,讓人產生感覺、情感連結,透過文字你就能去感受身為人的本質、身為萬物之靈的那份真實,透過角色去理解心境、理解有層次的人際,當然,也就會去觀察和思考周圍的人事物。

Q: 家長要怎麼從小培養孩子閱讀?

A: 首先,一定要讓孩子有選擇的自由。無論是閱讀題材或是媒介,通通都要讓孩子自己做選擇。第二,家長一定要讓孩子的生活環境充滿閱讀素材,讓閱讀隨時隨地有機會發生。除了書、報章雜誌,爸媽的手機和平板裡能不能也放一些好的閱讀素材?一些好的影音、好的圖片?最後,一定一定要有耐心!閱讀習慣並不能強加訓練而成,要是自主的學習。

我生長在書蟲家庭,從小就愛看書,但我的三個兒子自小通通喜愛戶外運動,即便有興趣的主題他們拿起來都是隨便翻翻,身為愛讀書的母親看著多麼痛苦,哈哈!但我仍然不斷關心孩子喜歡什麼,並幫他們買一些相關的東西放在家裡,像我的大兒子從小喜歡鯊魚,超愛去水族館、看電影,他青少年時期終於完成的第一本小說就是《大白鯊》,斷斷續續再看同個作者的作品。現在,他從以前零星去圖書館看妹,現在會和妻子真的進圖書館看書!我的小兒子也是之前都不閱讀,直到28、9歲才突然捧起書本,現在一週至少一本書。身為母親,我自己的經驗是,真的要給予選擇的空間,真的要很有耐心啊!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