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沒人脈的時候,盡量少交朋友,否則一輩子注定平庸!很現實
沒錢沒人脈的時候,盡量少交朋友,否則一輩子注定平庸!很現實
關於人脈,自古以來,我們中國人都非常重視。
但是,關於到底什麼是真正有效的人脈,我們也有很多經典為我們指明不同的方向。
比如《增廣賢文》中的一句話,至今會讓我們感到人生的無奈:“貧居鬧世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其實這句話,表面上看好像是在說一個現象,但其實,這句話也道出了人脈的真諦。
那就是人脈的本質,其實是利益的交換,當你對別人沒有利用價值的時候,你再怎麼結交朋友,其實都是無效的。
而當你手裡的資源夠多,就算你不結交朋友,都會有很多人主動上門。
而其實,在現代社會,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更要明白一點,那就是不是朋友越多越好。
有時候甚至恰恰相反,是朋友越少越好。
這背後的原因,其實很現實。
1、沒錢的時候,切記少交酒肉朋友。
除了你的父母,現在這個社會喜歡看到你成功的,永遠是少數,
大多數人都希望
當我們窮的時候,我們的人生是比較尷尬的,這時候,我們身上沒有多餘的錢財,也許,我們所有的薪資,只能滿足我們粗茶淡飯日子。
這時候,如果我們結交了一些喜歡吃喝玩樂的朋友,一來,我們沒有經濟能力,
二來,我們也沒有時間相陪。這樣的酒肉朋友,中間的友情只是一句謊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
因為,靠著酒肉維持的友情是難以持久的,當我們陷入危機的時候,這些人,跑得比誰都快。
而事後,我們的生活還要繼續,我們家庭還需要靠我們的努力,去好好維持,去好好奮鬥,才能夠維持家庭的開支,才能夠繼續撐起家庭的頂樑柱,才能夠靠著自己的努力,慢慢地走過人生歲月的風風雨雨。所以,酒肉朋友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朋友,我們在貧窮的時候,要少交或者不交酒肉朋友,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禍端。
2、時間有限,應該把時間交給更重要的事
在幾乎所有的藝術作品,尤其是影視作品中,天才們的形象往往帶有孤僻、討厭社交這樣的特徵。
他們要不就是自身有社交缺陷,害怕社交;要麼就是社交技巧MAX的高手,懂得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影視作品中,前一種情況更多,而現實生活中,後一種更多。
因為社交本身就是極其耗費精力的事情,就拿咱們普通人來說,過節要走人戶串門,平日裡要打點和同事的關係,隔三差五要和老同學老朋友聚一下,除此之外還有更多地和不那麼熟悉,但是又必須要應酬的人一起假裝熱情。
這些時間,對於聰明人來說,簡直就是在浪費。所以他們往往會直接跳過這些選項,而是專注地去做自己認為真正重要的,有價值的事。
他們這樣,可能會被他人側目,覺得“孤僻、自負、不近人情”,然而往往就是這些人,才能做出傑出的成就。近年來最熟悉的這類例子,就是“蘋果之父”:喬布斯。
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說,這個道理格外適用。
因為在事業的起步階段,你除了上班之外的閒暇時間,其實是很寶貴的。
有的人知道用這個時間充實自己,不斷進步,也有的人只知道荒廢時間,打遊戲,睡覺。
在30歲之後,人和人的差距,就是這樣拉開的。
30歲之後,大家可能才會開始比拼人脈的問題。
而在自己還沒有實力之前,做好自己,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3、和你價值相符,資源匹配的朋友,才是值得交往的朋友
前些年,一大學室友喜歡叫我玩:
“一起去洗浴中心做個大全套吧。”
我說:“算了,沒什麼意思。”
等幾天,他又來叫我:“走,泡吧去。”
我說:“算了,我不太喜歡。”
一來二去,他慢慢就不再聯繫我了。
很多時候只有感嘆:行走的不僅是時間,還有漸行漸遠的價值觀。
他喜歡泡妞,我喜歡看書。
他喜歡打牌,我喜歡碼字。
他喜歡熱鬧,我喜歡清靜。
不存在誰好誰壞誰高誰低,
只是因為三觀與喜好的漸行漸遠,
我們終於都長成了對方不認識的人。
以前,聽著陳奕迅那句“來年陌生的,是昨日最親的某某”,就會傷心想哭。
現在終於懂得: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交往,
有時候,只有那些三觀契合的人,才能一起長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