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成熟,是做自己悄無聲息的擺渡人

以前的我們,話題打開總是有說不完的東西,和閨蜜說八卦吐槽男友到凌晨2點,和兄弟徹夜推杯換盞,聊理想聊人生。

可是,到了某個年紀,我們突然就失去了傾訴的慾望,又或許是發現能夠陪我們徹夜聊天的人,真的越來越少。

有人說自己越來越像塊木頭;有人覺得說了也沒用,不如自己消化;也有人說字打了一半,又全部刪除,語音發出去又撤回,覺得自己矯情。

以前單純,一有事就沉不住,心情寫在臉上,開心事拿出來分享,難過事拿出來傾訴。

然而,回應往往是不痛不癢的冷淡。

說了不一定有人想聽,說了也沒人懂,於是,慢慢學會了沉默。

生活經歷告訴我們: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真正關心你的人,除了至親,鳳毛麟角。

失去傾訴欲,在孤獨中勇敢,在沉默中堅強,這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真正的成熟,是做自己悄無聲息的擺渡人

 

你的生活瑣碎,他人未必感興趣

有一個扎心的現實:人人都關心自己,你說的話,也許人家根本不想聽;你的生活瑣碎,也許人家根本不感興趣。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人之常情。

失去傾訴欲,是從彼此不關心對方的瑣事開始的。

知乎網友宏桑分享了他親身經歷的一件小事。

在一次同學聚會上,一個姑娘向大家抱怨她帶的實習生有多笨,什麼事都做不好,搞砸了還需要她來背鍋。

為了不冷場,大家七嘴八舌的聊起來:

自己當初當實習生有多笨;

自己帶實習生時候也一樣痛苦;

感謝當初帶自己的師傅對自己那麼耐心;

這個實習生笨到什麼程度,連這點小事都辦不好;

學校還是和職場脫節,太多技能需要重新培養;

結果那個心煩意亂的姑娘,心情更糟糕了——因為沒有一個人關注她!

你的實習生笨跟她沒半毛錢關係;你的師傅跟她八竿子打不著;學校和職場掛鉤,這道理誰都明白,不需要你說。

問題來了:姑娘說的大家不關心,大家說的姑娘也不在意,那互相傾訴還有什麼意思?

我的雞零狗碎與你無關,你的家長裡短我也不想介入。人與人之間有著或明或暗的界限,這是生活的常態。

沒有誰能夠輕易走進別人的內心,也沒有誰會為他人的情緒永久買單。

前段時間,朋友給表妹牽線,和一個同城的男生互加微信。

男孩說他喜歡看動漫,女孩說也喜歡。有共同愛好,就有共同話題。

接著,女孩開始滔滔不絕說上次在哪個動漫展玩得多開心;說自己除了動漫還喜歡美食,經常週末自己動手下廚;還喜歡插花。

她這頭傾訴慾望十分強烈,結果對方打來兩個字“哈哈”,然後聊天戛然而止。

得不到回應的熱情,就要懂得適可而止。

想傾訴,是因為無論何時何地,對方說什麼話,永遠和自己有關。希望得到的反饋,也和自己有關。

失去傾訴欲,是因為各人有各人的煩心事,沒人管你這檔事。

成熟後我們才發現,希望別人來分擔你的生活瑣碎是多麼愚蠢,人人都只關心自己,沉默是美德。

真正的成熟,是做自己悄無聲息的擺渡人

 

你的驚心動魄,無關他人痛癢

失去傾訴欲,是從別人不理解開始的。

你說你苦,他說生活沒有不苦的;你說你累,他說死人才不累;你說你窮,他不窮也哭窮。

網友@哆麥lop說了他的一件心酸事。

發生車禍,他死裡逃生。他不敢告訴家人,怕他們擔心。告訴朋友,可除了得到一兩句安慰,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

你連最親近的人都不願向他們傾訴,以免他們擔心受怕,你又為什麼向一個交情不深的人傾訴呢?

客套敷衍的安慰毫無意義,無視和嘲笑只是在你傷口上撒鹽。

有些事,不說覺得憋屈,說了得不到理解,又覺得後悔,所以學會了默默承受。

沒有親身經歷,就談不上感同身受;沒有切身體會,就不能將心比心。

得不到共鳴的傾訴,只會讓人更加失落。

傾訴,只有身邊有真正關心你、疼愛你的人,才有意義。

有人說,十有八九的慾言又止,在日後想來都慶幸。

因為,沉默能避免許多問題。終有一天,一切都會隨風而逝,你會在沉默裡釋然。

越長大越發現,真正能做到“快樂著你的快樂,悲傷著你的悲傷”的人,只有自己的老父老母。

坦白地講,世界上就是有些人見不得別人好,等著看別人的笑話。所以,一些事情,只能自己咬咬牙,挺一挺就過去了;一些話,只適合爛在肚子裡。

村上春樹說:“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緒化,不准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

成熟的我們懂得了,時間和沈默是治愈一切傷痛的良藥。

不如把滿腹心事、滿心委屈,用時間來淡化,用沉默來消化,不抱怨、不打擾別人,自我吞嚥,是每個成年人應有的自覺。

真正的成熟,是做自己悄無聲息的擺渡人

 

有一種無言叫:好友漸行漸遠

有人說:有些話無人可說,有些人無話可說,找一個知心人傾訴太難。

可生活的荒誕就在於,有時明明你有心裡話要說,也有知心人,卻發現兩人不同頻,一切變了樣。

人與人之間漸行漸遠,使人們逐漸失去傾訴欲。

知乎上有個問題:好友間的關係是如何變淡的?

網友@曾少賢的回答獲8.1K贊。

他說在大學裡無話不說的好友,畢業後各奔東西。

同學A進了本地事業單位,工作穩定清閒;同學B去了魔都一家外企,工作繁忙,加班到深夜是常態;同學C回老家創業;而你考上了外地知名院校的研究生。

剛畢業,你們建了一個群,一起回憶青春,互訴衷腸。

俗話說:好話說三遍,雞狗不待見。笑話說多了都會膩,何況是回憶。漸漸的,群裡互動少了、安靜了。

你不願好友變淡,於是你打算打電話給他們,拉拉家常,掏掏心窩。

同學A滿嘴官場險惡、各種潛規則,你感到滿身負能量,掛了電話;同學B接都沒接,後面也沒了音訊,你猜到他忙,以後也沒再打擾;同學C接了,但說著說著就沒了話題,尷尬之下,以有急事為托詞,各自掛了電話。

無論多深的友誼,也架不住時空的距離和心得遙遠。你們有了各自的人生際遇和不同的生活經歷,再也說不到一起去了。

你終於明白,你們再也回不去了,話不投機半句多,傾訴欲也灰飛煙滅,你變得沉默了。

朱自清在《沉默》中說:

自己以外有別人,所以要說話;別人也有別人的自己,所以又要少說話或不說話。於是乎我們要懂得沉默。

人人都自顧不暇,哪有閒情逸致聽你傾訴?你看淡了任何人的漸行漸遠。

沒事各忙各的,成熟就是你在沉默中,寧靜又安詳。

真正的成熟,是做自己悄無聲息的擺渡人

 

你是自己悄無聲息的擺渡人

你也許會說,向這個傾訴不妥,向那個傾訴也沒用,那些心酸痛楚、迷茫惆悵憋在心裡,豈不是要憋死嗎?

你問對了,這裡我想給你3個小建議,在你欲訴無人時,不妨試一試。

1. 寫出來

網友@漢堡肉就是在自己小號裡寫寫,自我消化。

我有個同學,在上海一所中學裡當老師,每當她有不願訴說的心事,身邊又沒個親人,她都寫在QQ空間的私密日誌裡,跟自己聊聊,在文字中釋放了情緒。

還有人把自己的煩惱寫出來,發到樹洞裡。你會從熱心網友提的建議和意見中,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還記得《朗讀者》裡的“倒黴”老頭魏世傑嗎?他一雙兒女都是智障,生活不能自理,妻子重疾臥床,77歲的他成了家庭頂樑柱,他就是靠寫作,給心靈以慰藉。

 

英國作家馬特·海格,靠寫出《活下去的理由》這本書,戰勝了抑鬱症。

寫出來的好處是既釋放了情緒,又不麻煩人,省去了很多尷尬。

2. 看書

最近,在年度演講《對白》中,白岩松首談抑鬱自殺的事。

五年抑鬱,白岩松天天睡不著覺,他告訴妻子後腦有塊斑禿,他妻子說早看到了,不敢告訴他。

提到抵抗抑鬱,他說看書的確有一定幫助。

他說:

我發現所有最牛的人都有他內在的焦慮和各種各樣的問題,外在的職位、財富並不直接和幸福快樂劃等號。

白岩鬆在讀書中提升了自己,接受缺陷之後他就好多了。

西漢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閱讀就像陽光,能驅散你心中的黑夜。

3. 跑步

跑步,不僅可以強身健體,塑造漂亮的體型,還能讓人幸福愉悅。

《跑步聖經》裡說:跑步時,大腦能釋放出“血清素”和“內啡肽”這些“幸福激素”,能夠讓你感到舒適,不容易沮喪。

很多長跑運動員都說跑到一定程度時,忽然覺得內心安靜,忘卻自我,有一種祥和愉快的感覺。

我自己也親身體驗過,有一年的一段時間,我心煩意亂,無從說起,然後我就在黃昏時圍著外環路的公園邊跑步。

夕陽的餘暉映照在樹梢上,天上的白雲變幻莫測,耳邊清風徐徐,大汗淋漓之後,我頓時豁然開朗,覺得一切都不是個事。

真正的成熟,是做自己悄無聲息的擺渡人

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中坦言,他的寫作靈感和素材都是來源於跑步,他還在跑步中領悟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深刻道理,對於“千年諾獎陪跑王”這個稱謂淡然處之。

跑步,真的能讓你忘卻煩惱,帶來精神上的輕鬆愜意。

試試看吧。

當然,這些方法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除了這些,你還可以找到其他適合自己的方式,比如唱歌、收拾屋子、打球、畫畫等。

忙,是治愈一切負面情緒的良藥。

失去傾訴欲,因為我們發自內心地明白:學會自我治愈,自我承擔,在孤獨中成長,在沉默裡堅強,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必修課。

正如奧黛麗·赫本的遺言:“人,最重要的是,有能力自我修復,自我複活,自我救贖,永遠不要指望任何人。”

真正的成熟,是做自己悄無聲息的擺渡人。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