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了10年彎路,才發現最大的困難不是缺錢,而是這點

前段時間,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在36氪主辦的新經濟論壇上說:

過去幾年,是市場機會驅動,現在和未來幾年,是領導力驅動。

對企業管理者,尤其是公司的創始人而言,領導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一個管理者缺乏領導力,即使業務能力再強,也免不了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走彎路。

我們專訪了西安雲嶺之旅品牌創始人程子秦,希望他的管理經驗對大家有所幫助。

父親和姨夫都從事旅遊相關行業,他從小耳濡目染,對旅遊行業的理解比一般人更深。大學畢業後在南京跟著姨夫鍛煉2年後,他回到西安開始創業,短短5年做到了陝西市場中國內線路的行業第一。

採訪中,他自信地告訴我們:在西安,做旅遊的,絕大部分都聽過我名字。

他說,在創業初期,別人2年才能獲得的業務經驗,他大概3個月就掌握了。但是現在回過頭看,第一次創業,最大的困難不是缺錢,而是不懂管理。

這次採訪,程子秦從自身經歷出發,分享了他在創業過程中走過的彎路,希望能對企業管理者有所啟發。

以下為程子秦的自述。

「專訪」我走了10年彎路,才發現最大的困難不是缺錢,而是這點

我理解的旅遊行業:目前仍有很大市場空間,但管理和產品輸出較弱

2018年,經濟大環境的蕭條對旅遊行業的影響大嗎?

其實這個問題,不止一個人問過我。我個人覺得影響不大,今年的經濟確實有一些波動,但第三產業的消費沒有下滑。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旅遊的需求在逐漸增長,可以開發的旅遊產品,仍然有很多。可以這樣說,旅遊行業,仍是一個前景很大的行業。

但國內旅遊行業一直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品牌信任度低。

在旅遊行業,你可能聽說過一些品牌,但是你不會有一個特別信賴的品牌。確實有一些品牌做得還不錯,但是沒有品牌影響力,所以你可能消費過,但一般都記不住。

因為旅遊是一個非標品,不像手機這樣,有一個型號,你可以去網站上輸入型號然後比較價格。旅遊其實是重體驗的產品,沒有固定的標準,產品的不標準化是一個重要原因。

像攜程、國旅這樣的平台,它的線下店都是加盟店,不是直營店,也就是說如果它有8000家線下門店,就有8000個老闆,就會有很多不同的標準。

當然也有品牌做過直營。其中有一個品牌花了2年時間,大規模擴張線下直營門店,但卻以失敗告終,據說虧了10個億以上。

為什麼直營門店這條路走不通?

因為旅遊是個低頻消費品,對銷售人員,對管理門店,要有3個輸出:品牌輸出、管理輸出、產品輸出。

但旅遊行業最弱的,其實是後2個輸出。

我們拿產品來說,比如一個消費者,現在有2萬塊錢旅遊預算,想要找一條線路,發現攜程上有這條線路,中國國旅也有,這是因為,一個供應商,他把同一條線路,也就是同一個產品,放到了不同的平台上。

那問題就來了,不止一個平台有同一條線路,消費者為什麼一定要選你而不選別人?那就得打價格戰,同時服務質量也就得不到保障。也就是說,你沒有自有產品,就很難做出利潤、做出品質來。

所以直營門店很難生存,加盟店勉強還能掙點錢。

線下是這樣一個情況,而線上的獲客成本又太高。

從找到一個客戶,到他下單,這個過程的轉化率很低。我聽說前2年,途牛轉化一個客戶需要花2000塊錢的成本,但旅遊行業是不可能有這麼高利潤的。

不過另一方面,沒有特別能讓消費者記住的品牌,對旅遊行業從業者來說,也是一個機會。如果一個行業有寡頭,其實在這個行業裡是很難再創業的。比如說保險、銀行等行業。

「專訪」我走了10年彎路,才發現最大的困難不是缺錢,而是這點

關於創業:創業者光懂業務遠遠不夠,管理能力不可或缺

我進入旅遊行業,和家人關係很大。

大學畢業時,我聽從家裡的建議,去了姨夫在南京的旅遊公司乾了2年。09年爺爺去世,我因為處理家務事回到了西安。

回西安以後,工作也要從0開始。這時候我就想那還是繼續做旅遊行業吧,父親也是從事旅遊相關行業的,我自己也對這個行業更熟悉,於是就決定創業。

創業中途我也曾有過一個合夥人,但是很遺憾,合作不太順利,最後我還替對方承擔了一大筆債務。只能說我們的訴求點、出發點都不太一樣,我的訴求是想把事情做大做好,打個比方,我想做到10,他覺得做到3就可以了,那我們就沒辦法一起走下去。

在西安創業,09年下半年開始籌備,10年正式起步,我們選擇了做線路批發。

以雲南為例,簡單來說,我們把陝西到雲南的旅遊路線打包,做成不同的旅遊產品後,就可以和零售商簽約,由零售商(比如常見的旅行社)賣給消費者。

從專業的角度來說,前期我們的戰術就是專攻現有的優勢路線,努力把這些核心線路做到市場第一,然後再去開拓新的路線。所以我們短期內就拿下了雲南這一整條線,佔到了陝西市場的大頭。然後,又把貴州和泰國做成了我們的優勢。另外,韓國和菲律賓等也正在慢慢變成我們的優勢。

創業短短兩年時間,陝西省內各大旅行社都和我們簽約有了緊密的合作,我們也首次做到了僅僅雲南一條線的年流量就已突破上萬人,這是一個裡程碑事件,讓我們開始在旅遊批發商中站穩腳跟。

隨著業務爆發式的急速擴張,沒用多久,僅雲南一條線每年至少有近十萬人以上選擇了我們。這意味著,每5個去雲南的遊客中,就有2個人是我們送過去的。在陝西市場,我們公司可以排第一了。

今年我們開始了第二次創業,目前還在籌備階段,更偏向於旅遊行業的管理輸出。坦白說,和第一次創業相比,壓力挺大的。第一次是摸著石頭過河,我的心態還挺好的,因為本來我也就一無所有,哪怕失敗了,壓力也是個人的。

但這次心態就不一樣了,我不是一無所有,我是有積累的,有行業資源的積累,有一定的資本積累,有那麼多員工跟著我,所以我投入了很多精力,一定要做好它。我想讓之前就跟著我的員工,都能有更好的生活。

我以前總覺得,第一次創業時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缺錢。但現在回頭看,我發現不是,當時最大的困難,應該是不懂管理。

雖然因為家人的關係,我從小就對旅遊行業有一些了解,除了導遊以外,旅行社中的崗位,我都做過。但我剛開始創業時,自己也才工作2年,管理這塊是完全缺失的,我根本沒有管理經驗。

不懂管理,讓我錯失了很多機會。如果我那時懂管理,我想我現在的積累應該是之前的10倍。

所以你問我,對中小企業的創業者有什麼建議,我的回答是:創業者光懂業務遠遠不夠,自己也需要學習管理。否則,你在業務發展過程中,會走一些彎路。

▲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專訪」我走了10年彎路,才發現最大的困難不是缺錢,而是這點

上過一次體驗不好的管理課,我就不再相信類似的課了

創業10年,我深知自己在管理方面的不足,也專門去上過一次管理課,想提升一下管理能力。

但那次管理課給我的體驗很不好,老師講得很有道理,但聽了以後你會發現,還是不知道怎麼做,理論沒辦法指導實踐,沒辦法落地執行。所以我開始對這樣的課程有點抵觸,覺得沒什麼用。

直到我遇到好多課,才改變了這種看法。

曾經有一小段時間我經常刷小視頻。有一次,一名員工來向我匯報工作,我一邊聽一邊在刷小視頻。這名員工比較愛學習,也比較耿直,見我聽匯報時還在刷小視頻,估計看不下去了,就對我說:

老闆,你這是在浪費時間,我和你匯報工作,你卻在刷小視頻,導致匯報效率也很低。你把這個卸載了吧,我給你推薦個公眾號“插坐學院”,你沒事去看看這些,上面的東西挺好的。

我看了以後覺得“插坐學院”的內容,還確實挺好的,同時發現插坐學院還有一個APP叫好多課,我就試聽了一下。試聽以後發現,很多課程中提出的問題,我都遇到了。比如:

為什麼團隊人越多,工作效率越低?

如何提高團隊開會效率?

如何激發員工的積極性?

……

這些內容每節課都不長,一般都是3-5分鐘,但是有很多乾貨和案例,都是我學了就馬上能用的。

就拿開會來說,以前我開會很隨意,想開就開了,開會前不會去想會議目的,小事大事也沒有明確目標,想到就說,也不管這樣會不會打斷員工的工作節奏。現在學了課程以後,才漸漸注意這些問題。

於是我開始天天聽日課,聽了一段時間,我發現我用新的方法和員工去溝通時有障礙了,不能同頻溝通了,會影響到工作效率。所以我決定先採購課程給中層聽。

比如講阿裡銷售的一節課,我們前幾天就在晨會上一起聽,一起討論。

通過帶領中層一起聽課,我還有一個感受:這種即學即用的課程,老闆聽,中層也要聽,這樣才能保證老闆和中層管理者能夠進行同頻溝通。同時,中層聽了以後,他會把好的方法直接教給基層員工,這比直接給員工一本書,叫他去看、去學,要快得多。

聽了課以後,我的一個總監和一個組長是進步最大的。我們之間的溝通成本降低了,光這一點就可以覆蓋很多方面,包括業務能力的提升,工作效率的提升,工作態度的變化等等,所以我覺得這個課,值得聽,同時聽了也要去做,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課程的價值。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