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觸犯至高無上的「約會循序漸進原則」
展開一段新的戀情,有人會像李宗盛那樣鬼迷心竅,也或許跟劉若英一樣為愛痴狂,誇張到在兩三個禮拜內,把兩個人的下半輩子全盤計劃好。 像是邀請新歡一起參加親朋好友的婚禮、把年底五月天演唱會的門票搶購到手、順便在行事曆上標註明年夏天去北海道的避暑之旅。 但這些人啊,真的需要服用鎮定劑,給我冷靜一點。 聽聽老人家說的,事緩則圓,因為你絕對不會想觸犯「約會循序漸進原則」(Date-Time Continuum)的!
約會循序漸進原則
為防有些人對這個名詞缺乏概念,還是用白話解釋一下比較妥當,這個原則可以用一言蔽之:
從現在到你們未來計劃當天的時間,不得超過你們已經在一起的時間。 這個理論的起源未詳,但是它能夠發揚光大,都要歸功於美劇《追愛總動員》(How I Met Your Mother, 或譯《老爸老媽浪漫史》),還有劇中的約會守則大師——巴尼.史汀森。第三季最後一集中,有段劇情大概是這樣的: 泰德:「史黛拉邀請我一起出席她姐妹的婚禮,六個月之後才會舉行。」 巴尼:「等等,你跟史黛拉交往多久了?」 泰德:「三個月。」 巴尼:「老兄,這主意爛透了,你跟史黛拉只能做三個月之內的未來計畫!不要觸犯『約會循序漸進原則』,絕對不要冒這個險!」是約會還是綁架?
雖然影集裡巴尼提出的某些理論令人半信半疑,但「約會循序漸進原則」其實蠻有道理的。 仔細回想,身邊是不是常有情侶感情破裂,但卻早已訂好了機票要去旅行,或是買好了演唱會門票,卻不知如何是好? 當然,有些情況下,就算你沒有觸犯「約會循序漸進原則」,還是有可能在計畫之前感情生變,可是萬一你不聽勸、斗膽以身試法,之後的計畫無法成行的機會就會更高。 而且你想想,如果在交往初期,例如說才剛在一起兩個月不到,老實說,你倆之間默契跟共識都還不夠深厚,就貿然邀約她出席五個月後爸媽的結婚三十週年紀念聚會,那麼她八成會被你嚇跑。 「我絕對不敢觸犯至高無上的『約會循序漸進原則』。」23歲住在台北的珍瑜這樣說。「為了那麼遙遠的未來做計畫,我會覺得那個人積極過頭了,而且好像自信薄弱到需要用這種約定把我綁住,另一方面,我也會暗暗擔心,萬一之後對他沒興趣了怎麼辦。」
害怕以後就沒感覺了
21世紀的戀人們,都喜歡開放的可能性,不愛把話說死。 「我發現,自己常常一開始對曖昧的對象神魂顛倒,但在某一次見面後,我就突然對他完全失去了興趣,所以要規劃未來的共同行程時,我都會比較保守一點。」 這個「約會循序漸進原則」,某種程度上加固了現存的約會文化——那種防衛心強烈、動不動就「承諾恐懼症」發作的文化。人們習慣同一時間跟一個以上的對象約會;有時,你跟A女孩講好了晚上十點見面,只為了防止晚上七點與B女孩的那頓飯吃到沒完沒了。而且,對別人掏心掏肺,坦白真實的感受,通常不是一種灑脫的態度,沒有人會鼓勵這樣的行為。
不是處男就是瘋子
男人女孩寧願裝酷,也不要顯得容易動情,這就是當道的約會文化。 我們不見得都認同這種文化,但世道就是如此。所以,如果有人再自然不過地跟你表露愛意、主動跟你規劃未來的藍圖,奮不顧身打破「約會循序漸進原則」,十之八九你會覺得這個人要不是第一次談戀愛,要不就是逃出精神病院的瘋子。 真的,遇到這種事肯定會受寵若驚,不過我們也該欣賞這些人的樂觀,是那樣地相信著你們在時間軸的遠處,還依然會喜歡彼此。
談戀愛哪有什麼原則
「我根本不屑『約會循序漸進原則』這回事,別被假鬼假怪的說法限制了。」30歲的學員宏sir這樣說。「我是很隨性的人,一堆管東管西的戀愛守則只是人們捏造出來的,他們竟然連談戀愛都有一本六法全書要遵守。」 「如果你跟這個新對象一拍即合,我不覺得約定一個月後到國外度假會太過唐突,其實蠻隨性、蠻有趣的。就算事情真的不如預期,難道就是世界末日了嗎?」 許多現代人很欣賞宏sir這種隨心的態度,但卻太害怕觸犯「約會循序漸進原則」——不管他們是嚴肅看待,或只是保持寧可信其有的態度。當然了,不按牌理出牌的瘋狂舉動,按照慣例在浪漫喜劇裡都會有好結果,有時打破世俗的成規,能給你一則在婚禮上賺人熱淚的故事。 但也可能這段戀情本來進行得一帆風順,卻因為違反「約會循序漸進原則」而一切都亂了,讓你難堪丟臉,賠了夫人又折兵。反正,
在決定任何跟另一半的長期規劃以前,敬請三思啊三思!如果你希望每次的約會都能盡興,強烈建議你參考達陣藍圖課程中的三階段約會流程,讓你可以輕鬆規劃出完美的約會。 或點此加入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