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為什麼兄弟姐妹當中,老大往往最自私?
傳統觀點認為,一個家庭中的老大普遍更有責任心。因為老大是兄弟姐妹中年紀最長的,往往會主動幫父母分擔一些家庭責任,也會照顧自己的弟弟妹妹,顯得更加的懂事。然而,在今天看來,這個規律似乎不一定正確了。有人甚至提出,兄弟姐妹當中往往老大最自私,這種現象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心理學規律呢?
首先,父母給予的關注度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很多家庭中不止一個孩子。與以往的時代不同,老大已經不需要幫父母承擔一些生計上的任務了,有的甚至嬌生慣養,不僅有父母的關愛,還有爺爺奶奶的關心照顧。
被關注
對於老大來說,作為這個大家庭裡的第一個孩子,無疑是受到長輩們關注度最高的。他們一出生便能得到父母全部的愛,不用與其他人分享這份無私的愛。而作為之後出生的弟弟妹妹,情況則有所不同。他們在出生後,便需要與家中的老大分享來自於長輩的愛,受到的關注自然沒有老大多。
從父母的角度來說,他們撫養第一個孩子時,由於缺乏經驗,便小心翼翼,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照料,會盡可能的去滿足孩子的需求。而當他們有了第二個孩子之後,他們已經不再是新手父母了,因此他們會投入更少的精力去照顧第二個孩子。所以,這就造成了老大是在第二個孩子出生前,最受寵愛的那個,家裡人會盡可能的去滿足他的需求,這也使得老大性格更加自私。
自我中心感
其次,老大會有更多的“自我中心感”。從孩子自身的心理看來,老大在童年早期,不用和兄弟姐妹分享自己的玩具、父母的陪伴等。因此他們會有這樣的感覺,認為家裡人都是圍著他轉的,這就造成他更願意站在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待問題,而不顧及其他同齡人的感受。
相反,之後出生的孩子需要和他的哥哥或姐姐分享玩具,甚至有的父母為了節約養育成本,會把老大的衣服、生活用品繼續給第二個孩子用。這種氛圍下成長的老二,會感覺自己不是唯一的孩子,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是要和哥哥姐姐分享的。因此,他們會考慮哥哥姐姐的感受,會理解別人不會什麼都慣著自己。
另外,在成年之後,老大往往也是比較自私的。因為在養育的過程中,父母會傾向於把最好的資源給第一個孩子。這是人的一種正常心理觀念,會覺得好的東西要先嘗試。例如,當做決策時,會供第一個孩子讀書,花費很多時間與金錢,盡可能的給第一個孩子更好的教育資源。
而第二個孩子到了同樣的年齡後,家長可能就力不從心了,無法給予相同的條件。所以,老大的成長環境往往是更加養尊處優的,這也讓他們更多的考慮自己,去將自我利益最大化,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