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30而立」 薪情翻2倍
前言:2019年中華職棒正式邁入30週年,和早年相較,現在中職本土球員收入大幅成長,早已成為國內體壇的火車頭行業;不過,比中職早8年成立的韓國職棒,原本兩國職棒薪資待遇差不多,如今,韓職各方面條件皆已大幅超越,迎向下一個30年的中職,增加球隊和不斷改善環境,絕對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2006年陳金鋒(見圖,資料照)年薪率先站上千萬大關,之後又有郭泓志、林智勝相繼加入「千萬男」俱樂部。
中職元年月薪最高8萬
▲高中剛畢業球員簽約金就破500萬元的人不少,如廖健富(見圖,資料照)、陳琥、陳韻文等人都是其中佼佼者。
1990年中職成立,當時球員年薪和簽約金都不到百萬元,如今中職球員年薪破千萬元、簽約金超過500萬元已非新鮮事,身價水漲船高,不少退役OB球員疾呼,「希望大家好好珍惜這舞台」。洪一中是兄弟象元老球員,他回憶,職棒元年球員月薪最高8萬元,簽約金為月薪的10倍,即最多80萬元,還要綁5年約,若違約須付賠償金,球員賽前只有便當吃,球場很爛,不像現在有自助餐可吃,還有專屬廚師料理,球場好很多。中職成立前,謝長亨效力日本社會人隊「五十鈴汽車」,年薪約300萬台幣,1991年他返台加盟統一獅,月薪9.6萬元,簽約金96萬元,在中職已屬頂薪,但賺的比日本業餘少,他說,「遲早都要回來,合約結束決定返台打中職」。職棒元年龍獅虎象4球團,每隊登錄本土球員僅20人左右,每人平均月薪7.2萬元,換句話說,團隊薪資(不含洋將)只有1500萬元,洋將薪資上限為3000美元。隨著職棒演進,球員待遇逐漸提升,2000年統一獅以簽約金500萬元網羅業餘強投曾傑志(後更名曾翊誠),兩年後興農牛撒簽約金600萬元,簽下當紅炸子雞蔡仲南,至今仍是紀錄;近年來不少高中剛畢業球員簽約金破500萬元,包括陳韻文、陳琥、古林睿煬、戴培峰、廖健富、申皓瑋和楊晉豪,18歲就賺進大把鈔票,在職棒早期是難以想像的事。薪資結構走向M型化除了簽約金,薪水更是三級跳,職棒開打前5年,頂級球員年薪難破300萬元,2006年陳金鋒返台加盟La new熊,年薪站上千萬大關,連6年居「千萬男」,之後郭泓志、林智勝年薪也破千萬元,年薪超過600萬元大有人在。球員薪資結構逐漸走向M型化,差距拉大。以團隊薪資來看,近3年中職本土球員平均月薪15.5萬元,較元年成長2倍,各隊開季登錄近60名本土球員,團隊薪資都在億元左右,洋將月薪幾乎都從2萬美元起跳,少數還達3萬美元,球團老闆付所有球員薪水約30年前的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