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華:入門3招,寫作不頭痛

要孩子寫作文,他一副痛不欲生?然後看著作文簿發呆,一個字也擠不出來?教書多年、著作等身的王文華,親授3招絕技,如何引導孩子提問與觀察,幫孩子輕鬆下筆,寫來得心應手。

王文華:入門3招,寫作不頭痛

回到家,才剛進門,小三的女兒淚眼汪汪走過來。

心想不妙!

果然,「拔鼻,今天要寫作文。」

「很好呀。」

「人家不會寫啦!」她遞來一張空白稿紙,上頭只有簡單四個字:我的媽媽。

「媽媽天天陪著你,題目不難呀!」

「可是寫起來很難……」

說得也有道理。我小時候也很怕這種空白的命題作文,再簡單的題目,一看稿紙,腦中就跟著空白起來。

第一招  先講再寫,作文變輕鬆

當老師這麼多年,我知道要打破「作文很難」的第一步就是──告訴孩子,作文就是文字在排隊,一個字一個字把它們排起來,就完成啦!

關鍵在於孩子們很早就被教怕了。大人總是把寫作當成大事,苦口婆心的告訴孩子:寫作文要注意起承轉合,要把段落結構想好,要記得用什麼開頭、如何結尾。

對一個剛升三年級的孩子,人生頭一回面對空白稿紙,如果腦筋還得對付這麼多名詞,別說他們怕,我想連李白都怕。

這個年紀的孩子,如果能有條理的說出自己想說的話,那就達成基本要求了。至於傳之後世的偉大篇章,不要急,像東坡先生燉肉一樣,時候到了自然香。

首先,想讓孩子寫得清楚有條理,先得讓他把要寫的內容講得清楚有條理。

講話是最直接的溝通方式,講得清楚,寫出來就不會含糊。

寫作前先講一遍,等於先在腦中打過一遍草稿。

有人習慣讓孩子在稿紙上打草稿,批改過後再發回去請孩子重謄。這不是不好,但是一來一往,耗費多少精力與時間?

而且,又讓多少孩子怕死了這樣的抄來寫去?

講一遍最簡單!

孩子哪裡講不清楚、太過囉嗦、乾巴巴的不生動,大人可以立即指導;有的孩子講到一半,不知道怎麼接,我們也可以幫忙給提示。

最好的是,孩子在講的時候,他們也在學習哦!他們會看聽眾的反應,如果大家都在笑,他知道這段講得不錯;大家都快打瞌睡了,他也會自動修正。

孩子看完書,常會迫不及待跟人分享,不管你忙不忙,空下五分鐘,讓他們把故事重述一遍。在講的過程中,他們其實已經在吸收好故事的布局、鋪陳、高潮與結尾的手法。

所以囉,常讓孩子講故事、講別人的好文章,無形中也在觀摩別人,學習別人的優點呢!

第二招  練習自我提問,文章變具體

女兒把完成的文章給我看,其中一段這麼寫:

生病的時候,我好難過,媽媽很擔心,立刻過來照顧我,連覺也不睡,直到我的病好了,媽媽才放下心來,真是讓我感動在心。

我看完,先稱讚她能記得媽媽的好,是懂得感恩的好孩子;但是,文章內容卻乾巴巴。

「你的文章很棒呀,不過,還有些細節要交代好。想一想,你這回生病和以前有什麼不一樣?」

「這次感冒,我一直發燒,全身發燙,肚子裡好像有個暖暖包,一直冒汗,頭髮都濕濕的。媽媽餵我喝牛奶,我還吐在她身上。」

「肚子裡有個暖暖包,這個譬喻很優。那,你怎麼知道媽媽擔心你?」

「知道呀,她平常晚上要上課,我生病時,她特別請假陪我,不斷的幫我量體溫。如果溫度降了一點,她就笑;溫度升上去,她就皺著眉頭。」

「嗯,這樣就把媽媽擔心的樣子講出來了。看媽媽這麼擔心,你有什麼感覺?」

「雖然身體不舒服,可是卻覺得很溫暖,因為不管我多難過,都有媽媽陪在身邊。」

「對啦,愛不是掛在嘴巴上,能把小地方寫出來,就很具體囉。你照這樣去改吧!」

女兒笑著點點頭,回房改稿去。

寫文章要具體,這是寫作的基本要求。

很多孩子初寫作文,即使面對熟悉的人物、事情,他們也覺得沒什麼好寫。即使寫出來,往往也是千篇一律,感動不了自己,更感動不了別人。

具體功夫不難學,因為學校的寫作都是先從「自已發生過的事」寫起,這些事情看得見、摸得著,只是小朋友常被作文給嚇著了,一提筆就忘個精光。

孩子初學寫作,就像學騎腳踏車,需要大人幫忙扶一把、帶一下,只要蹬得順了,大人就可以放手。

家長指導時,要順著孩子文章的思路提出問題,指出他不夠具體的地方。

比如,他寫到九族文化村玩幽浮歷險:

我發現九族文化村裡的「幽浮歷險」比較矮,六福村裡的「急速下降」比較高,感覺卻是一模一樣,那種既緊張又害怕的心情,現在回想起來,那股緊張的心情又從我心中湧上來。

問問孩子,當他既緊張又害怕時,有什麼動作?

九族的幽浮歷險比較矮,坐在頂端時,想到了什麼?

當急速下降時,心裡想什麼?做了什麼動作?下來之後呢?

跟著孩子的思路提問,幫他填補空洞的毛病,孩子漸漸就會明白:「原來這樣寫就是具體,不難嘛,都是我自己經歷過的事嘛!」

「提問」多練習幾次後,轉而要求孩子自我提問。只要懂得自我提問,自己找出文章不具體、太空洞的地方,久而久之,孩子就能掌握「具體」的要求了

第三招  玩中學觀察,情感變豐富

上述女兒那篇文章,開頭就是:

我的媽媽身材微胖,頭髮捲捲的,她很幽默,笑起來有兩個酒渦,罵人的時候,跟獅子一樣兇。

我說:「媽媽的長相寫得不錯,個性觀察不夠。」

「觀察不夠?」

「你不能光說媽媽幽默,要從日常生活裡,找出媽媽什麼地方幽默,才能精準寫出她的個性。」

她想了想,想到兩件事:

「媽媽很愛講笑話,跟她學書法的學生都要保持安靜,但是她自己都忍不住,一直講笑話,害得小朋友都在喊:『老師,你安靜點啦,我們的字都在跳舞了。』」

「這點好,那還有呢?」

「媽媽的朋友很多,不管是大朋友、小朋友,大家都喜歡她。」

「這樣太空洞了,你有沒有發現朋友為什麼喜歡她?」

「媽媽很會玩遊戲,阿姨們的孩子都喜歡找她玩桌上遊戲。她玩的時候比小朋友還認真,笑得比大家誇張。」

能從生活小事裡觀察,找出特點來,就能強化人物的個性。

這種觀察力,是寫作的第三項修練。

小朋友最好奇了,原本就有敏銳的觀察力。

我們家女兒小時候,光盯著螞蟻搬家就可以看好幾小時。每天都忙著問:「那是什麼?這是什麼?」

趁著孩子的黃金童年帶他出去走走,從遊戲中,練就觀察力。

帶孩子到公園,請他們找出三片最美的葉子,練習用自己的話,形容一下這三片葉子的特徵,看看誰說得好。

走入林子裡,用耳朵聆聽,現在林子裡有幾種鳥兒在歌唱,學一學,這些鳥兒的歌聲怎麼叫?想一想,牠們可能在說什麼話?

鼓勵孩子問「為什麼」,當他們這麼問時,表示他們有在觀察。

記得有一年搭船遊漓江,漓江是百裡畫廊,兩岸各是奇石怪岩,女兒問:「這裡的山怎麼會這麼怪又這麼美?」

我知道答案,但我覺得讓她自己找比較有趣。

去銀子岩溶洞時,她發現了:「這裡的山都是石頭山,石頭被日曬雨淋,最後才能雕出這種奇形怪狀來。」

我讓她繼續往下想:「如果一直日曬雨淋下去呢?」

「那最後山會愈來愈小,最後就……」她大叫:「不見了?」

我笑著點點頭:「別擔心,那大概要再一萬年,那時你已經成了王老奶奶了。」

能分辨出不同物品間的差異,是觀察,也是寫作。

能擁有豐富纖細的自然體驗,是觀察,也是寫作。法布爾、杜瑞爾這些自然作家都是從小觀察宇宙萬物,進而擁有一枝好筆。我們帶孩子學寫作,也可以從這裡下手。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