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不想讀書了,你的回答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作者 | 蜉蝣
轉載請聯系授權
“媽媽,我不想讀書了。”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看著孩子一臉的倔強,罵也不是,打也不是,生怕粗暴的教育讓孩子更反感學習,可是除了吼,又不知道怎樣讓孩子知道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01
“我是為爸爸媽媽讀書的。”
過年回家,在叔叔家玩,小堂弟弱弱的問:“媽媽,我可以出去和哥哥弟弟們玩嗎?”
剛剛還一臉和藹說著話的嬸嬸臉頓時拉下來了,呵斥道:“期末考試都沒考好,還想著出去玩,快回屋學習去!”
小堂弟也沒爭辯,委屈地回自己房間裡去了。
我來到小堂弟的房間,他坐在書桌前,面前攤著一本數學習題,正在發呆,聽到開門的聲音他下意識的緊張回頭看,看到是我,才放松下來。
我和小堂弟說了幾句話,他突然對我說:“姐姐,我不想讀書。”我很驚訝,但是沒表現出來,問他:“為什麼呢?”
他垂著小腦袋:“我是在為爸爸媽媽讀書,他們喜歡讀書為什麼不自己去呢?我不想讀書。”他再次強調。
我愣了愣,思考該怎麼跟他解釋這個問題。
這其實也是中國教育中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家長們把孩子的學習看的太重要了,一門心思花在孩子的教育上,對孩子寄予厚望,孩子在這種壓力下,對學習沒有了自主性,一直在被推著走。
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讀書學習,甚至認為自己是在替父母學習,因為就目前而言,孩子們沒有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只體會到了學習的痛苦和壓力。
最後,我跟小堂弟說,其實我們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我們自己在做,雖然這件事不是我們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沒辦法,讓我們不開心的很多都是對我們有好處的。
比如說生病吃藥,我們都不喜歡吃藥,苦,但是吃藥確實能趕走疾病,讓我們的身體快快好起來。
再說大人,我也不喜歡上班啊,上班又累又無聊,但是沒辦法,只有上班了我才有錢,可以買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玩,買好看的衣服和化妝品。
學習也是這樣,爸爸媽媽因為經歷過,所以知道學習對我們是好的,所以會逼著我們學習,我小時候也這樣,我們不喜歡被爸爸媽媽bi著學習,那我們就自己主動學習,因為我們是為了我們自己在學習呀。
堂弟聽了,一臉的若有所思。
其實都是這樣的,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當我們被強迫著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總是對這件事很反感,哪怕知道這件事對我們是有好處的。
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學習時,不要一味的強制讓孩子去學習,更不要讓孩子的生活中只剩下學校,要讓孩子勞逸結合,健康成長。
父母要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分析問題,讓孩子知道這件事是對自己有好處的。
而不是對父母有好處,讓孩子化被動為主動,主動去學習,自然積極性更高。
02
“讀書好累,我想當二流子。”
關於讀書,小叔叔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冬天的早上,下大雪,奶奶擔心小叔叔的安全,便破天荒的送小叔叔去上學。
一年級的小叔叔牽著奶奶的手,走在厚厚的雪地裡,他對奶奶說:“媽,我不想上學讀書。”
奶奶看著個子小小的小叔叔,隨口問道:“為什麼呀?”
小叔叔來勁了,你看,上學好辛苦呀,冬天早上那麼冷,我還要早起去上學,夏天那麼熱,我還要去上學,遲到了還要罰站挨批評,而且每次上課到一半,我就餓了,還不能回家吃東西,只能忍著,好不容易放學了,回家還要寫作業。
期末了還要考試,考得不好在學校挨老師的揍,回家還得挨爸的揍,唉!
你說讀書累不累,苦不苦?我不想去讀書,我想在家當二流子(當時村裡叫那些每天閒在家不讀書不干活的小伙子叫二流子。)
奶奶沒讀過書,不知道講什麼大道理,只是恐嚇道:“你還想當二流子?你要是不讀書就讓你回家挑大糞,挑不好照樣挨揍!你是要讀書還是回家挑大糞?”
小叔叔歪著腦袋想了會兒,“我還是讀書吧。”
人的本性就是怕苦怕累,讀書向來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家長老師只能讓孩子在接受知識的方式上快樂一點,但是讀書的本質還是辛苦的,因為讀書學習本就是腦力勞動。
孩子怕學習苦,是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只有學習是最苦最累的,他們沒有體會過別的辛苦。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為什麼?因為他們小小年紀,已經嘗到了生活的苦難,貧窮的艱辛,所以對於他們來說,能安安穩穩在教室裡讀書,是一件最幸福的事。
在紀錄片《翻山涉水上學路》中,展現了世界各地住在偏遠地區的孩子們每天是怎樣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冒著生命危險去上學的。
片中的孩子們4歲-12歲不等,正是普通孩子在爸爸媽媽懷裡撒嬌的年紀,但是他們的上學之路,卻充滿了各種危險。
或是要穿越猛獸密布的草原
或是要橫渡危險萬分的索橋
或是要克服超過零下50℃的嚴寒
或是要劃著蘆葦做的小船,獨自穿過8000多平米的湖面……
課堂上某位學生的座位空著,可能就是永遠的缺席,因為他們可能在上學路上丟掉了性命。
但是,哪怕面對生命的威脅,這些孩子們還是義無反顧的踏上了求學路,知識改變命運,這句名言對於他們來說不只是一句掛在牆上,寫在書桌上的警句,而是每天支撐著他們走過有生命危險的上學路的源動力。
當孩子嫌讀書累,那是因為他們太幸福了,他們的世界,除了讀書,沒有任何煩惱的事情,對於這種不知世事孩子,家長可以讓孩子在假期時間,體會下真正的生活之苦,讓他們學會珍惜對於別人來說求之不得的讀書機會。
畢竟,說一萬句大道理都不如孩子自己實踐後得出的結論。
03
“讀書好難,我學不會。”
表姐家的女兒甜甜讀五年級,最近天天嚷著不想去學校,不想讀書,就是因為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這次徹底爆發是因為期中考試沒考好,在班上考了倒數第三名。
甜甜哭著說:“讀書好難,我已經很努力了,但我就是學不會,同學們都嘲笑我笨,我不要去上學了。”
表姐又心疼又氣惱,訴苦道:“現在的小孩子怎麼嘴巴這麼壞呢?甜甜天天鬧,我也是拿她沒辦法,成績不提高,我也沒法兒堵住別人的嘴不讓別人說啊,但是不去學校也不是個辦法啊!”
對於所有人來說,做一件事都是需要成就感的,不管是成年人工作還是孩子學習。
一次失敗,可能是意外,斗志昂揚,下次一定要成功;
兩次失敗,有點挫敗,但是沒關系,繼續努力,下次一雪前恥;
三次失敗,有些自我懷疑,我是不是不適合做這件事;
......
數次失敗後,就會徹底灰心,想要放棄。
成年人都經不起這樣失敗的打擊,更何況孩子呢?最讓人灰心的不是渾渾噩噩度日,而是拼命努力,卻換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自己產生自我懷疑,我是不是不行?我是不是很差勁?我是不是很笨?我是不是不適合做這件事?
對於這種情況,孩子會產生不想讀書的想法很正常,家長首先是要疏導孩子的情緒,不要讓孩子徹底陷入自我懷疑中,喪失自信心,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鼓勵、表揚孩子。
其次,家長要和孩子一起,積極解決問題,為什麼努力了學習成績會不好?
尋求老師的幫助,或者找課外輔導班,在提升孩子自信心的同時,積極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
最後,要讓孩子明白,大多數人都不是傻瓜,也不是天才,而是一個平庸的普通人,我們要接受自己的平凡普通,父母讓孩子學習,不是要孩子成為最聰明、最優秀的人,而是希望孩子在讀書學習的過程,讓自己變得更好。
更何況,人的優秀,並不是只能通過學習成績來體現,可能孩子畫畫很有想象力,可能孩子很有音樂天賦,可能孩子適合跳舞......
這些都是說不准的,最重要的是,讀書能夠讓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每個孩子終其一生都在尋求父母的認同。
所以,不管孩子說出什麼驚世駭俗的想法,父母都不要表現出強烈的反對情緒,而是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然後再通過適合的教育方式,讓孩子理解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這種教育不是一味的講道理,也不是粗暴的強制性措施,而是讓孩子自己明白,什麼才是對自己好的。
李誕說:“做廢物是需要天賦的,普通人還是好好活著吧。”
所以,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資本,去做一個不學無術的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