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太直接,媽媽好尷尬,怎麼辦?

最近有位媽咪跟我分享,孩子在捷運上,突然大聲說,「媽媽你看,那個阿姨的肚子好大唷!她是不是有小寶寶了。」朋友一看,只是比較胖的女生,可是孩子的聲音讓左右的乘客都聽得見,當下真的尷尬不已。我自己的孩子也發生過,經過抽菸的人,孩子突然說,「爸爸,抽菸不是會死掉嗎?為什麼他還要抽菸,他想死掉嗎?」還有更直接的,朋友的孩子看到大人在喝奶茶,當下立刻指著對方說:「你在吃垃圾食物,我媽媽說這個不好!」

當你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有甚麼反應呢?

通常,爸爸媽媽會有兩種反應:

  1. 如果是認識的,就趕快跟對方道歉,請小孩不能這樣說話,沒禮貌!
  2. 如果不認識,會跟孩子說,「你怎麼可以這樣說呢?」然後,快速通過或帶離現場。

可惜,這兩種教法都不是好方法,孩子並沒有學到!

孩子說話太直接,應該分年齡來教:

  1. 3-5歲:這個年紀,因為自我中心較強烈,站在他人立場去想的能力較不足,簡單來說,就是感同身受(同理心)的發展不夠,所以與其在教導時,一直強調這「沒禮貌」,或「這別人聽起來會不舒服」,更有效的策略是,「如果你想要說其他人,那記得要先小小聲跟媽媽分享,媽媽喜歡第一個聽到」,這樣的方式,就是讓孩子不用第一時間去判斷「禮不禮貌」、「對不對」,而是由媽媽聽完後判斷及引導。
  2. 6-9歲:這個年紀,了解別人有不同思想,且會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他們開始會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所以理論上會開始注意言行,但他們往往在第一時間,欠缺預想的能力,所以沒有經驗過的事,很可能還是吃過虧後才會學到。所以接續前一個年齡層的方式,孩子先學到小聲跟大人分享,接著,大人可以這麼引導:
  • 引導孩子「在意」對方情緒

爸媽可以扮演對方,刻意演出「我知道你是好意提醒我,但我好像沒有很高興耶」,讓孩子理解提醒別人是好事,但對方好像沒有因為被提醒而感謝你。

  • 給予時間讓孩子思考應對進退

請孩子想想看,如果想要提醒別人的更好的講法,比如:「爸爸,喝奶茶對身體不好,下次要少喝一點唷!」年齡較大的孩子可以引導如何換句話說。

  • 設計劇本和孩子一同「演練」

一起和孩子玩角色扮演並設定情境,過程中不侷限孩子的想法,若孩子有天馬行空的想法時可以給予同理後,和孩子說「我們一起想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 使用正向言語及引導方法

教養語言頻繁使用禁止語言,孩子在面對問題時,也會習慣使用「不行、不可以」的方式與對方溝通,此時可以使用「你可以…….」或是「我們一起…….」。

  1. 10-12歲: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知道每一個人的想法或感覺會不相同,而且會跳脫自己的立場看問題,所以發生不太會發生這種直白的情況,如果,孩子還是會出現,要嘛就是故意,要不然就是真的在同理心的發展有狀況,這樣的孩子,其實在國小中低年級時,你就會發現社交狀況頻傳,會建議求助專業解決了。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