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明明就不笨,為什麼學不會? 做錯6件事,孩子更不願意學習!
一個孩子在天才領袖哭著説:「我寫了五、六遍,都一直被媽媽擦掉,我再也不想寫了!」
其實,大部份時間我們都知道孩子需要被肯定,但由於父母「太盡責」,做法往往背道而馳。試著想想,如果你一直在做白工,會有成就感?會想繼續做下去嗎?這或許就是孩子的心態。
當孩子養成順利完成課業或生活中各項任務的能力,自然會對自己產生信心,即使日後遭遇困難,也會獨立去面對困境、解決問題。
學習的挫敗感,來自旁人看結果不看過程
某天到學校接孩子,看到一個阿嬤跟小朋友說:「老師教了這麼久的歌,你怎麼都還不會唱?為甚麼其他的孩子都會唱?」聽完,孩子就開始生氣,耍賴不想走,反而又被罵得更慘。
我急忙幫這個小朋友圓場,跟他的阿嬤說:「我們在家也練習很多遍才會,不是一次就學會的啦!」
其實我更想說的是,你看起來才3、4歲的孩子,心裡就很討厭被比較,對他們來說無可耐何,也真的不是滋味。這有時候是情緒爆發的原因之一。
沒有成就感,會使孩子失去學習動機
現在很多孩子的挫折忍受度非常的差,爸媽常發現孩子一直要搶第一、不能輸! 你覺得是學齡兒才會這樣嗎?
其實,2-3歲開始,就開始有這些行為,因為孩子開始聽得懂我們一直要他們表現好,一直在說誰家的孩子表現得比較好,他們一直在修正自己的氣質,符合家長的過度期待,當達不到的時候,後果可想而知,6種正確的教養提醒所有家長!
(1)讓孩子嘗試錯誤
在孩子遭遇挫折跌倒時,別急著去扶他一把,這樣孩子很容易看不到自己的弱點及缺點!例如,孩子剛學寫ㄅㄆㄇ時,你嫌孩子寫的醜直接擦了他的字,他將無從比較,就沒有學到字體工整的概念!
(2)允許小小出錯
別一碰到孩子犯錯就不斷嘮叨責備,孩子會變的容易緊張,擔心自己達不到大人的目標。例如,「我不是早就叫你喝湯要小心別灑,你看你弄成什麼樣子?」,能力的培養,有時要多一分鼓勵,少一分責備,孩子會更願意跨出去!
(3)別常用激將法
別經常使用激將法來刺激孩子:「哎呀,我覺得你一定做不到的!」。激將法要看個性而用,要看個性而用,太常使用這個大絕招,可能造成幼兒「我就是很差很爛!」的偏差心理!
(4)別比孩子還在意輸贏
有些爸媽比孩子還在乎輸贏!很多父母常在下課接孩子時,不經意的問道「今天考的怎麼樣?」「比賽有沒有贏?」「作業有沒有滿分?」,無形中讓關心變了調,有些孩子其實蠻害怕這種高度期許的壓力,反而影響學習動機與表現。
(5)學習沒喘息,很容易逃避
很多學齡的孩子(甚至學齡前),每天都在趕場學才藝,沒有時間適應新學習,更沒有時間消化學習的內容,累積了很多挫敗經驗,一聽到喘息時間又被排了新事物,往往反彈很大,或直接逃避!
(6)在孩子面前比,孩子容易自暴自棄
教養中要減少比較及懷疑的態度!當孩子很高興的來跟你分享那個他一直突破不了的學習,終於有了進步,爸媽千萬不要:「真的嗎?你有可能整天都沒被老師記點?」、「你考90分,那你們班應該都沒人考80幾分吧!」。
時時刻刻比較,會讓孩子不想跟你分享他的進步,並破壞學習的動機;而懷疑孩子的努力,則會減少他對父母的信任及對自己的自信,當孩子面臨新的學習時,家人應該要當他們最重要的後盾喔~
當孩子養成順利完成課業或生活中各項任務的能力,自然會對自己產生信心,即使日後遭遇困難,也會獨立去面對困境、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