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第一次發生的事卻有種熟悉感?|心理學解讀:即視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體驗過: 眼前的事明明是第一次發生,卻有一種異樣的熟悉感。就連面前物品的擺設、人物的對白都好像曾經發生過。那一刻我們都會覺得無比驚異和神秘。“啊,好奇怪,剛才這一幕,我好像曾經在哪裡經歷過!”
這種感覺在日語裡被稱作“既視感”,在法語裡被稱作Déjà vu。它只會發生在“此刻”,它是一種正在經歷的感覺,只會在你經歷的那一刻發生。並不是一種真正的認識。
如果是真正的認識,那就好比你認識一個人,你遇到他十次也會同樣認識他;
而即視感的感覺則是,你可能每天都從這條路去上學,但只在某一天、某個時刻,你突然覺得身邊的事物都不一樣了,彷彿勾起了某種久遠的回憶。而且,當你離開了那個情境,沒過多久就會忘記那是一種什麼感覺,並且很難去描述它。
心理學大師榮格對即視感的解釋
實驗證明,這種“既視感”很容易在人們感到疲倦、壓力、生病的時候出現,或是被不熟悉的事物環繞的情況下出現。相較於老年人,年輕人更容易出現即視感。有著更高學歷(如研究生以上)的人也報告了更多的即視感時刻。
對於即視感出現的原因,眾說紛紜。但最奇(gui)妙(chu)的是心理學大師榮格對於即視感的解釋:他認為即視感是前世今生的一種記憶。
一次當他去非洲旅行時,從火車的車窗向外看,看到一個瘦瘦的黑皮膚的人靠在一柄長矛上,火車繼續前行,他記錄道,“我覺得這個瞬間好像出現過,而且我好像對這個世界非常熟悉,就像是回到了幾千年前我的故鄉。”這種感覺伴隨著他的整個非洲之旅。榮格在他的書中將這種感覺稱之為“來自久遠的已知”。他認為這種現象證明了人類集體記憶的存在,有一些遠古的記憶碎片被一代人一代人地傳承下來。
作為被科學主義浸淫的年輕一代,我們可能已經很難接受上述解釋。那麼,現代科學又是怎麼解釋既視感的呢?
現代腦科學對幻覺記憶的解釋
目前,腦科學尚未對於即視感產生的原因有所定論。在很長一段時間中,研究者認為,即視感是一種錯誤記憶,是因為記憶的存儲出現了短暫的混亂,導致大腦把剛剛得到的信息當成了久遠的回憶。根據腦科學研究,似曾相識的感覺可能有以下來源:
1. 即視感可能與無意識中的記憶碎片相關。
神經科學研究早已證明,人們在意識到自己看到了什麼之前,就已經在腦中“登記”了眼前出現的圖像或事物。
在一個實驗中,學生被要求觀看電腦上以毫秒的速度閃過的陌生單詞,結果他們卻在無意識中記住了它們。
專門研究即視感的學者提出:假如把我們的記憶儲存過程比作全息攝影,圖像由各種碎片組成,每個碎片都包含了重建圖像必備的所有信息;碎片越小,重建的原始圖像就會越模糊。而即視感就像是通過視頻監控中的模糊圖像來分辨某人。
“似曾相識” 的感覺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大腦中已經存在的記憶被激發了;只是那些原始情景僅僅以碎片化的方式儲存在我們的腦海中,我們無法完整地提取它。
2.即視感也可能與大腦中的“海馬回”體有關。
研究者認為即視感和我們大腦中的一個部位相關。這個部位是負責儲存長期記憶的“海馬回”。
當我們遇到一個與過去的經歷相似的情境時,腦內處理過去那段經歷的神經元就有可能同時產生衝動。此時,海馬回體會在記憶中尋找相似的經歷,從而將現在的印象認為是發生過的。有時,海馬回還會發生“運行失誤”,不小心將現在的感覺放入了記憶中,錯將現在感覺當作曾經發生過的畫面。
有很多人有過“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的體驗,就像《紅樓夢》中賈寶玉初見林黛玉時所說“這位林妹妹我曾見過的啊!” 有研究者認為,在很多時候,“一見鍾情”其實也是一種即視感。有時候,當你遇到一個人時,會感到莫名其妙的吸引力,你覺得對方身上的某種特質是你所熟悉的,因此會很容易想要親近對方。
學界對於即視感的研究其實才剛剛開始,仍有許多未知存在,但這種未知的神秘性是極為重要的。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有神性的時刻,
正是這些時刻的存在“阻止了我們在生活中陷入平庸”——還有什麼比這更美妙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