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一個人呆著最爽?|心理學:自我孤立會加重抑鬱?
放假就想家裡蹲,朋友只在微信裡,家人許久不聯繫,娛樂主要靠手機,微信運動百位數,外賣配劇好愜意——以上的生活是不是假期的你?
互聯網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有趣又便利,人們開始變得越來越不願意出門了,外出與人交往似乎變成了一件麻煩事,很多人都主動、自發地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
為什麼你越來越不願意出門,不願與人交談?這種“自我孤立”的狀態雖然很舒服,但是卻被認為是一種不健康的狀態。
在心理學上,所謂自我孤立,就是一種主動將自己與其他人、社會之間隔絕起來的狀態,除了必要的工作、學習、生活瑣事之外,大部分時間都寧願選擇自己一個人呆在家裡。
“覺得一個人呆著最爽”的人,總有這樣那樣的理由:
- “反正我沒有朋友”
- “我不知道哪裡可以認識人”
- “我害怕被拒絕”
- “出門見人好麻煩,我懶得出門”
- “我太累了,只想一個人躺在家”
- “我得在家工作/學習”
然而,即使自我孤立並不一定伴隨著主觀上的不適感,甚至可能在當下、或是短時間讓人感覺十分愜意。但客觀上,它的確會給我們造成負面的影響:
1. 會加重抑鬱情緒和焦慮感
一方面,一個本身有社交焦慮的人,或是被抑鬱情緒折磨的人會有更大的概率選擇自我孤立,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沒有能力,也沒有精力去面對外面的世界。
另一方面,長時間地將自己與外界與外界隔離,會加重人的社交焦慮感和抑鬱情緒。
2. 會影響我們的自尊水平,扭曲我們的自我認知
對自己不夠自信的人更加容易選擇不與人交往,而長時間地遠離社交又會進一步地降低人的自我價值感。並且,即便是自尊水平正常,甚至是高自尊的人,也會由於失去與社會的聯結而影響他們對自我價值的判斷。
3.原來的親朋好友也離我們越來越遠
那些自我孤立的人在給自己關上門的同時,也給想接近自己、和自己建立聯結的他人關上了門。久而久之,不僅不會再有人主動靠近他們(想想那些約了你一次又一次,但你每次都說“下次”的人)。
那麼,到底如何擺脫這種“孤島狀態”呢?以下是特別為你奉上的錦囊妙計:
a. 找到至少一個可以線下保持聯繫的人
這個人通常是你最親密、最信賴的人之一,比如你的家人,或是你最好的朋友。你們可以固定每週見一到兩次面,一起做一些有意思的活動,進行一些有意義的溝通。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線下”,也就是現實生活中,因為網絡社交永遠無法成為線下社交的替代品。現實生活中面對面的人際交往對人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但,僅僅停留在線上的社交卻不具備這樣的功能,甚至會有反效果,讓你感到更加孤單。
b. 計劃你休息日的行程表
為了避免一有休息的時間就立刻懶散下來,又像從前一樣在家閉不出戶,你可能需要從現在起好好地提前規劃自己的休息時間。
與朋友、家人面對面相處的時間,外出的時間,都需要在你所有的閒餘時間中佔有一定的比例。你可以慢慢地增加這些事情在你生活中的比例,同時縮減獨自在家時那些純粹的消遣活動所花費的時間,多做一些真正對自己有益的、促進自我提升的、有長期價值的活動。
c. 參加一個固定的線下小組或社群
一個人做起來沒有動力和毅力的事,一群人一起就會讓堅持變得更容易。你可以參加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線下興趣小組、興趣班或是活躍度比較高的社群,以起到督促和鼓勵的作用,讓出門活動變成一件更有儀式感,也更加被重視的事情。
d.你仍可保持適度的獨處,並拒絕無意義社交
獨處時間仍然是有益的,與自己相處的時間,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它與自我孤立的區別在於這個時間是否適度。短暫、適當的獨處可以幫助我們管理自己的情緒,更好地反思自己。對於一部分人來說,獨處是他們補充能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避免自我孤立,也並不意味著你要為了社交而社交,無法給自己帶來任何價值和幸福感的社交,反而會大量耗損我們的能量,讓我們更加孤獨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