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越低的人,越愛囤積

層次越低的人,越愛囤積

我有個朋友,今年以來,囤積了幾百個知識付費課程,花費了7000元,知識管理、時間管理、理財投資、快速閱讀等等應有盡有,抱著改變自己的期望狠下心消費。

事實是,大半年過去,他只看了五六個課程,還沒什麼收穫,非常懊惱。

你可別覺得好笑,每個人身上其實都會有這樣一種囤積的傾向,只是程度嚴重與否,如果聽任這種傾向的發展,就會變成一種囤積症。

很多年輕人每天就喜歡在淘寶上購買東西,尋找,然後下單,最後,聽到那個快遞敲門,不管是我們申通、順豐的。

聽到敲門聲的時候非常興奮,“咚咚咚咚咚”,“唉,我來了,我來了!”

一開門把那個盒子拿進來,當他拿到這一刻的時候那個興奮感就開始往下降了,當那個盒子放到桌子上的時候。

拆都不想拆,又有點不想拆了,有的是勉強拆開看一下就擱在那兒了,因為他馬上另外一個興奮點又起來了,就是在網上看,還有沒有什麼東西。

他每天就是在進行這種循環,就是:聽見敲門聲——把盒子拿進來——然後再去購物。

屋子裡頭就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已開封的和沒開封的東西,其實是毫無用處的東西。

囤積上癮的人,陷入了強迫收集的怪圈。

層次越低的人,越愛囤積

層次越低的人,越愛囤積

更有甚者,囤積大量的金錢,用物慾彌補內心的空虛。

大家還記得去年的熱播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吧,小官巨貪的趙德漢雖然只出現一集卻紅遍了大江南北。

他作為國家部委能源司項目處處長,表面上看起來,穿戴普通、上下班騎自行車,住在破舊的小區裡,吃著炸醬麵,還要每月瞞著妻子寄給老母親300元錢生活費,似乎是清官的典範。

但是當反貪總局的侯亮平用三張搜查令追查到他的豪宅時,他開始腿軟了。

檢察院的工作人員發現,在他那棟別墅,不僅冰箱塞著錢,床板下舖滿了錢,更有一整面用百元鈔票摞成的牆,畫面效果極其震撼。

他哭了,他難受,他懺悔,說自己是農民的兒子,他甚至都不敢用贓款的一絲一毫,小時候窮怕了。

在此刻,他的感受,他的話都是真的,用權力換來的一屋子的錢,成為了他的夢魘,寢食難安。

他囤積了一屋子的金錢,卻不敢花一分錢,想來真是可嘆可悲。

層次越低的人,越愛囤積

層次越低的人,越愛囤積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囤積症,即強迫性地保存物品的行為(可以是盒子等實物,也可以是電子書等虛擬物質),是一種生理和神經系統的疾病。

《物品:強迫性囤積和物品的意義》深入剖析了囤積症這種普遍現象,書中提到,囤積行為有兩個特點:獲取很多物品,當這些物品不再有用時無法丟掉。

當這種行為導致擁擠或混亂不堪,威脅到一個人的健康或安全,或帶來嚴重的抑鬱時,囤積就成了紊亂。單純地收集或擁有大量物品不叫囤積。

囤積的另一大特點是,大量擺放不整齊的東西造成了家中的混亂。

家具不再本用於原來的目的,在家裡走動都很困難,出口被堵住,家庭生活變得不正常。

我隔壁小區住著個老太太,她就愛囤積各種瓶瓶罐罐,過期的保健品,還有塑料袋和紙箱,她的口頭禪是“說不定以後用得上”,活生生把家裡變成廢品收購站,氣味難聞,兒子和兒媳都苦惱不已又無可奈何。

囤積者把焦點放在未來,在處理信息方面存在障礙。先留著吧,萬一用得上,就這樣想著,房間被雜七雜八的物品填滿,擁擠不堪。

更可怕的是,物理空間被佔據,注意力帶寬還被囤積的物品所霸佔,事情越多,越感覺沒有能量。

層次越低的人,越愛囤積

層次越低的人,越愛囤積

為什麼會有囤積的習慣呢?

因為這種惡習曾經帶給我們好處,舒緩了我們緊繃的神經,具體來說,有三方面的因素:

其一:安全感的本能

根據進化心理學的假設,我們更容易對危險信息的察覺而改變行為,囤貨意味著一種“晴帶雨傘、飽帶飢糧”的有備無患的心理,滿足了我們追求安全的需求。

如果患者童年物質匱乏或者有偏執傾向的話,則會加劇囤積的行為。

《你體內的囤積欲》這本書提到囤積型人格,就是在現代社會當中,由於人內心的不安全感、不穩定感時刻地籠罩著我們,所以我們就會非常自然地,有時候甚至是近乎強迫症似的去囤積一些東西。

其二:念舊

有的物品起到維繫感情的作用,跟重要的人物、地點或事件有關。

影視作品慣用這種套路。也許是初戀送給你的一件物品,讓你情愫萌生,以後看到類似的東西都會有收集的習慣。

其三:轉移內疚的情緒

小說《女心理師》中有個諮詢者,是個精明的老太太,做過官,有收集洋娃娃的習慣,共囤積了101個洋娃娃。

經過心理諮詢師賀頓的層層誘導後發現,每個洋娃娃都代表老太太曾經的批鬥對象,潛意識中她對他們很內疚,這種情緒卻無法轉移。

層次越低的人,越愛囤積

層次越低的人,越愛囤積

難道就沒有辦法治療囤積症嗎?

當然不是,三字訣:斷捨離。在開始斷捨離,就要保持一種克制的、做減法的心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斷捨離的概念來自於山下英子所著的同名書籍,就是透過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

斷就是斷絕想要進來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舍就是捨棄自己家裡不需要的東西。離,就是脫離對物品的執念。

斷捨離的具體做法是先扔東西,再按照三分法和七成收納的原則收拾東西。

我在收拾衣服的時候,發現自己買了太多用不上的褲子、襯衫和外套,於是把褪色的和不喜歡的衣服挑了出來,洗一洗捐出去。

剩下的衣服按照季節的類別初步分類,再用三分法進一步區分,例如,夏季短T,保留三件常用的足夠了。

斷捨離的精髓在於擺脫物質的束縛,以便騰出精力去做人生最重要的事。

日劇《阪上之雲》男主秋山好古家中只有一個碗,弟弟真之來投奔,他就用這個碗喝了酒,再把空碗遞給弟弟,讓真之用它來吃飯。

弟弟感到疑惑,好古解釋:“一個男人一輩子,能把一件做出成就足夠了,為此,身邊應該簡簡單單,只想著怎麼去突破自己的極限就好。”

蘋果手機的締造者喬布斯也像秋山好古一樣,奉行極簡主義,畢生精力用於改變世界的信念,生活上則沒什麼要求。

喬布斯的屋裡只有一張愛因斯坦的照片,一盞tiffany桌燈,一把椅子和一張床。

生活並沒有那麼難,只是我們想要的太多,所以才會竹籃打水一場空,正如《少即是多》說的:

從物質中獲取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我們正從加法時代轉向減法時代,追求精神的富足而不是物質的豐富才是幸福的王道。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曾國藩的名言:“既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雜”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